热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来源:互联网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这17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相关的文章。

篇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 时 教 案


【资料图】

周                                         年    月    日

章节 《论语》选读 课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

重点 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文中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

难点 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演讲。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人们喜欢讥讽地说,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他们不知道,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没有普适性;而没有普适性,也就没有生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普适性的人生格言。

三、合作探究交流。

1、根据课文下面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每句语言意思,做到字字落实,合作过程中出现不明白的字词句,组内不能解决,提出全班共同解决。

2、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3、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6、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7、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联系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五、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六、课后作业。

试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话语适合什么写作主题,并结自身体会写二、三个片段。

于伟

篇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  ……

难点:鉴赏9、13则选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型:选修课专题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

【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2、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  语段解读:

(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5)第五则:   第八则:(第11、12、13则)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巩固〗部分

第二课时

一、探讨: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  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二、拓展探究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6、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三、作业

【教学反思】

1、  本专题要抓好背诵默写。

2、  第七则可以联系现实进行解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中,那些要求别人苛刻,而要求自己却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3、  第九则要理清比喻的关系。

4、  本专题的诚信观点,要联系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两则材料,让学生探讨明确孔子的诚信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是在明辨是非的准则下的

一、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线词语注音。莒父___ r___ ____ ___

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2)是智也:_____。(3)更也: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5)人能弘道:______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7)子在川上曰: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_____通_____。(2)如日月之食焉 ____通__。(3)无欲速____通_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____通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

三、探究研讨(见上第二课时)

四、思维拓展。

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

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五、达标训练。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1、(提示:jǔ、fǔ、ní、yuè、diāo)

2、(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

3、4、(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三、探究研讨

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3、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5、6、(答案略)

四、思维拓展

1、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r、小车没有,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达标训练答案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发胡匪

篇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链接:

一、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线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_____ r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智也:____________。

(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

(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无欲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其何以行之哉?

教学过程:

一、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2、【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3、【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

4、【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5、【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

6、【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

7、【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

8、【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9、【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10、【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11、【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12、【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三、探究研讨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6、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四、思维拓展。

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

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五、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__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

盟可负邪  负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1、(提示:jǔ、fǔ、ní、yuè、diāo)

2、(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

3、(1)”女“通”汝“(2)”食“通”蚀“(3)”无“通”毋“(4)”“通”凋“

4、(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过程:

二、1、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道的真谛。“

2、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 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

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3、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5、6、(答案略)

四、思维拓展

1、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r、小车没有,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达标训练答案

1、三类。

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遭遇;如果;放出;背弃。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篇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过程与方法:

1.从孔子言行中学习和领会他为人处世、为政治国的智慧与精神。

2.结合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或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学习圣人智慧,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圣人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点:

结合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浅谈阅读启发。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华文化思想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温暖和浸润着千古人群。传统思想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离你还有些遥远的话,学习《论语》用以修身,对于新一代学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孔子,学习他的立身行事,领会他的生存智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你能介绍孔子其人其事及其思想吗?(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2.你能准确朗读全文吗?

指名学生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3.学生自学问题反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确定):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三、课文研讨

1.疏通12则语录。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2.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

(一)研习1、2则。我们能够从孔子身上学到怎样的生存智慧?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1)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究一】1、2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二)研习3、4、5则,看看孔子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错?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第3则的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探究二】3、4、5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此,孔子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孔子和弟子都强调改过,“知错能改”才是我们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历史上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事例很多,如:唐太宗、刘邦等等。

(三)孔子一生致力于“传道”,阅读6-8则,孔子所说的道对我们人生有何启示?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究三】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在自处和处世方面,孔子也有很多充满智慧的.谆谆教诲。选文第7则:“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评析:在处理政事方面,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可结合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谈谈。

四、作业布置

1、翻译并背诵1、4、5、6、7则。

2、解释课后第三题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进孔子,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哪些生存智慧?(提问,巩固旧知)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二、研习9-12则

(一)阅读9-10则,孔子是如何看待诚信的?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孔子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选文第9则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探究一】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孔子高度强调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不可失去诚信,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诚信乃立足之本,可结合高考作文题谈谈,有条件者可展示相关优秀范文,供学生借鉴。

(二)阅读11-12则,孔子从自然现象中概括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评析: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知”。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究二】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角度:为人处世-----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启发:艰难困苦的环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只有经历了磨难打击,才会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坚韧顽强的品质。司马迁、苏武等无不如此。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宝贵,但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古代凿壁借光、秉烛夜读的故事,还有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间流逝的描述以及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等等很多的事例都是惜时如金的典例。由此劝勉学生充实度过每一天,不要白白虚度年华。

三、本文节选了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请同学们概括出这几个角度。这些角度,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文章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方面------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为人处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从政方面------切记“欲速则不达”

4.为人治国------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1.翻译并背诵8、9、11、12则,此外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段落句子翻译背诵。

2.写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篇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1、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2、疏通12则语录。

(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演示,(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

(3)翻译12则语录。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3、讨论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1)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要求写出发言提纲,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要点如下:

第一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示。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第二则:这几句对我们有以下启示。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第三则: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第四则: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第五则: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第六则:人能把道扩大,不是道能扩大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三国时期的一代经世王肃如此解释这句话:“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王肃的解释比较符合字面的意思,在这里,道似乎是指人的境界,才大者境界自然大,才小者境界自然低,甚至不能理解大境界、高境界,所以,大境界、高境界(即道)自然不能扩大人。所以,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今人杨伯峻在《论语译注》里如此注释这句话:“这一章只能就字面意思来翻译,孔子的真意何在,又如何叫做‘非道弘人’,很难体会。朱熹曾经强为解释,而郑皓的《论语集注述要》却说,‘此章最不烦解释而最可疑’,则我们也只好不加臆测。《汉书》董仲舒所载董仲舒的对策和《礼乐志》所载的平当对策都引此二句,都以为是治乱兴废在于人的意思,但细加思考,仍未必相合。”

第七则:一是一个人要善于自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少责怪别人,而不要老是责怪别人会推托客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就会减少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从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减少怨恨的重要途径。

第八则: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第九则: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第十则: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第十一则: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第十二则: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2)讨论课后第二题。先指导学生理解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对“信”的辩证分析。

篇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

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演讲。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人们喜欢讥讽地说,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他们不知道,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没有普适性;而没有普适性,也就没有生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普适性的人生格言。

三、合作探究交流。

1、根据课文下面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每句语言意思,做到字字落实,合作过程中出现不明白的字词句,组内不能解决,提出全班共同解决。

2、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3、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6、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7、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联系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五、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六、课后作业。

试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话语适合什么写作主题,并结自身体会写二、三个片段。

篇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

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

难点:鉴赏9、13则选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课型:选修课专题

【教学方法】

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导读法;

3、启发探究式

【课前准备】

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

2、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语段解读

(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5)第五则:第八则:(第11、12、13则)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第二课时

一、探讨

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角度:从政方面--------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二、拓展探究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6、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三、作业

一、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线词语注音。莒父___

輗___

軏____彫___

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2)是智也:_____。(3)更也: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5)人能弘道:______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7)子在川上曰: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_____通_____。(2)如日月之食焉____通__。(3)无欲速____通_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通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

三、探究研讨(见上第二课时)

四、思维拓展

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

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五、达标训练

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提示:jǔ、fǔ、ní、yuè、diāo)

2、(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

3、4、(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三、探究研讨

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3、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5、6、(答案略)

四、思维拓展

1、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达标训练答案

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篇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

难点: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时数】

二课时(第一课时清除疑难字词,初步感知选文内容。第二课时重在鉴赏品读。该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二、朗读并试背诵课文,复习本课基础知识。

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生。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下列一个问题,分组讨论,列举相关事例,完成口头小论文。并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每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1、选文中1、2则是孔子启示人们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其观点是什么?

2、选文3、4、5是个话题的?

3、选文8、9、10是孔子理政事的思考,大家能从获得哪些启示呢?

4、剩下的6、7、11、12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其实人们的呢?

教师总结1:聪明的人应正视自己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少自己的无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下结论。前不久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教师总结2:历史上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事例很多,如:唐太宗、刘邦等等。

教师总结3: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快,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等;“竭泽而渔”“焚林而田”的成语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考虑。可结合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谈谈。诚信乃立足之本,可结合高考作文题谈谈,有条件者可展示相关优秀范文,供学生借鉴。

教师总结4: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懂得宽容包容别人。艰难困苦的环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只有经历了磨难打击,才会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坚韧顽强的品质。司马迁、苏武等无不如此。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宝贵,但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古代凿壁借光、秉烛夜读的故事,还有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间流逝的描述以及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等等很多的事例都是惜时如金的.典例。由此劝勉学生充实度过每一天,不要白白虚度年华。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篇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链接:

一、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线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_____ 輗____________ 軏____________ 彫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智也:____________。

(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

(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无欲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其何以行之哉?

教学过程:

一、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2、【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3、【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

4、【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5、【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

6、【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

7、【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

8、【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9、【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10、【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11、【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12、【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三、探究研讨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6、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四、思维拓展。

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

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五、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__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

盟可负邪  负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1、(提示:jǔ、fǔ、ní、yuè、diāo)

2、(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

3、(1)“女”通“汝”(2)“食”通“蚀”(3)“无”通“毋”(4)“彫”通“凋”

4、(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过程:

二、1、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道的真谛。”

2、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 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

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3、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5、6、(答案略)

四、思维拓展

1、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达标训练答案

1、三类。

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遭遇;如果;放出;背弃。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启发探究式

自主预习:

一、请同学们背诵第1、3、6、7、8、9、11、12则,并按要求默写。

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2、,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 。

4、,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大车无r ,小车无 ,_________。

7、岁寒, 。

8、逝者如斯夫,______!

二、翻译并分析课文,思考:课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几方面反映孔子为人处世之道?这对我们将有怎样的深远启发?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探讨:第1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讨:第2、3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

选文第3则: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选文第5则:“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即卜商(前507―?),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文”是动词,意思是掩饰。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讨: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探讨:第8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莒父是鲁国的城邑,具体位置现在还不清楚。“宰”指城邑的长官。“问政”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无”通“毋”,意思是不要,表示禁止。“欲速”是指做事情贪图快。“见小利”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r ,小车没有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选文第9则:“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是一个比喻。大车是古代用牛力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力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r,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r、小车如果没有,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探讨:第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讨: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一、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二、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提示:三类。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遭遇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如果___出____放出__

盟可负邪 负____背弃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从以上材料可知,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nn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篇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重点: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启发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诵读

1.正音

2.解词

3.学生诵读

4.教师订正

5.齐声吟诵

三.探究:

1.学生读译,找出最喜欢的一则,谈谈理由。

2.学生发言,师生共评。

四.小结。

五.拓展:“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珍珠满地,俯拾皆是,请同学们说一说,与大家共享。

六.作业:以本文中12则语录中的1至2则为材料,自定立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板书设计 :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错就改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孔子的生存智慧 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打算

人要讲信用

人需要磨砺

懂得惜时

篇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一、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_____ r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无欲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智也:____________。(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其何以行之哉?

5、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 为____________ 子夏为莒父宰 为____________

(2)过而不改 而____________ 人而无信 而____________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2、【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3、【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4、【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5、【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6、【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 "

7、【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

8、【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9、【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10、【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11、【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

12、【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三、问题思考。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5、同学们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6、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四、思维拓展。

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

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五、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____苟毋适卫,

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盟可负邪 负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知识链接:1、(提示:jǔ、fǔ、ní、yuè、diāo)

2、(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

3、(1)\\\"女\\\"通\\\"汝\\\"(2)\\\"食\\\"通\\\"蚀\\\"(3)\\\"无\\\"通\\\"毋\\\"(4)\\\"\\\"通\\\"凋\\\"

4、(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过程:

二、1、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道的真谛。\\\"

2、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

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3、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5、6、(答案略)

四、思维拓展

1、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r、小车没有,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达标训练答案1、三类。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3、遭遇;如果;放出;背弃。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篇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7则、第8则、第9则选文。

2.引导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自主学习:

自读自译全文,并背诵。教师作辅导。

合作探究:

思考:

1、不知为不知,为什么也是“知”呢?

2、人为什么“过而不改”呢?

3、你怎么理解“欲速则不达”的?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4、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材料略)

提示: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nn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5、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子在川上曰”有什么体会?

参考:

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一语:

意在言外,无限感慨。

不曰“不”,而曰“后”,文字直恁斟酌。(《四书评》)

评“子在川上曰”等章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愚按: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宋・朱熹《论语集注》)

或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曰:“古说是见川流,因叹。大抵过去底物不息,犹天运流行不息如此,亦警学者要当如此不息。盖圣人之心‘纯亦不已’,所以能见之。”(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三十六)

《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指点咏叹,不多著言语。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就川上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时不然者自见矣。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只就行事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物不有者自见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天时上指点咏叹,而道之充满流行、无往而非是者自见矣。真善形容道体者也。后儒著力在精微处说,反觉费语言。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篇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教学要点:

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疏通12则语录

(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掩饰(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

(3)翻译12则语录。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要点如下: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第一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第二则:这几句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第三则: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第四则: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第五则: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第六则:人能把道扩大,不是道能扩大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第七则:一是一个人要善于自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少责怪别人,而不要老是责怪别人会推托客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就会减少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从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减少怨恨的重要途径。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第八则: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6、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

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r、小车没有,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第九则: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第十则: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第十一则: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第十二则: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2)讨论课后第二题。先指导学生理解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对“信”的辩证分析。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篇1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去从中感受这些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 ) r( ) ( ) (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女 通 汝)

(2)如日月之食焉 (食 通 蚀)

(3)无欲速 (无 通 毋)

(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 通 凋)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判断句

(3)其何以行之哉?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4、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 为____________

子夏为莒父宰 为____________

(2)过而不改 而____________

人而无信 而____________

三、翻译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尝试把文中的部分句子进行翻译,熟知文意。

(1)子曰:“由,诲女知[1]之乎?知[2]之为知[2]之,不知[2]为不知[2],是知[3]也。”

翻译重点: 诲:教导; “女”通“汝”(rǔ),你。 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1]知:明白;[2]知:知道;[3]知:通“智”,智慧,明智。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3)、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r ,小车没有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6)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四、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如下: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 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r、小车没有,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五、作业:

1、翻译并和背诵课文中的名句名段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__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

盟可负邪 负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提示:三类。

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遭遇;如果;放出;背弃。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教学反思:

篇1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 ……

难点:鉴赏9、13则选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课型:选修课专题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

【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2、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语段解读:

(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5)第五则: 第八则:(第11、12、13则)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巩固部分

【板书设计】

补充材料: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周游各地。他这个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从前跟随老师周游在匡地遇到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我和老师一再遭难,可搏斗而死。”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到卫国去,我就放你们走。”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这才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孔子是到了卫国。子贡说:“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到来,很高兴,亲自赶到郊外迎接。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却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罢了。”卫灵公说:“很好。”但是没有出兵去讨伐的叛乱。

3、【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nn(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nn: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评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

【教学反思】

1、本专题要抓好背诵默写。

2、第七则可以联系现实进行解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中,那些要求别人苛刻,而要求自己却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3、第九则要理清比喻的关系。

4、本专题的诚信观点,要联系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两则材料,让学生探讨明确孔子的诚信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是在明辨是非的准则下的。

篇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高二选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文中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启发探究式

自主预习:

一、 请同学们背诵第1、3、6、7、8、9、11、12则,并按要求默写。

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2、                                 ,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                                 。

4、                                  ,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大车无r ,小车无 ,_________。

7、  岁寒,                                       。

8、 逝者如斯夫,______!

二、翻译并分析课文,思考:课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几方面反映孔子为人处世之道?这对我们将有怎样的深远启发?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探讨:第1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讨:第2、3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

选文第3则: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选文第5则:“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即卜商(前507-?),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文”是动词,意思是掩饰。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讨: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探讨:第8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莒父是鲁国的城邑,具体位置现在还不清楚。“宰”指城邑的长官。“问政”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无”通“毋”,意思是不要,表示禁止。“欲速”是指做事情贪图快。“见小利”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r ,小车没有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选文第9则:“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是一个比喻。大车是古代用牛力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力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r,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r、小车如果没有,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探讨:第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讨: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一、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二、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提示:三类。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遭遇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如果___出____放出__

盟可负邪  负____背弃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从以上材料可知,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nn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刘芳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方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 《女歌手》教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 汉家寨(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 鲍照《拟行路难》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 广玉兰(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 一剪梅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 六国论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 新闻阅读与实践(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关键词: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