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气候变暖,鸟类被迫北漂?

来源:科普中国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由于气候变化,濒危的丹顶鹤活动范围可能减半。摄影:赵杰/盖蒂图片库

中国日益壮大的观鸟爱好者们始终致力于鸟类保护的事业。如今,他们对这份事业的热忱得到了回报——这些鸟类在观鸟人的庇护下正茁壮成长。一项新的研究利用中国的公民科学家20多年的鸟类目击记录,绘制了1000多种鸟类的分布范围变迁图,从濒危的丹顶鹤到白腿小隼都囊括其中。研究人员将该图延申到2070年,预测鸟种未来的分布范围,从而确定了14个潜在的自然保护区。

2070年鸟类种类分布范围变化。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显示了RCP2.6和RCP8.5下的模式。三列图分别显示了“所有物种”组(A-B)、“迁徙鸟类”组(C-D)和“留鸟”组(E-F)。小编注: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典型浓度路径,理解为模拟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指数,RCP2.6是比较乐观的气候变暖情况,RCP8.5是较为严重的气候变暖情况。


【资料图】

以前也有研究人员使用来自观鸟爱好者的公民科学数据,但有鸟类学家表示,这项研究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这种数据。“这篇论文的亮点之一是将公民科学数据集应用于研究和保护当中,”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南方科技大学的生态学家蔡志扬表示。

尽管观鸟仍然属于小众爱好,但过去20年里观鸟活动在中国发展迅速。如今很多大学里都有了观鸟社团。观鸟爱好者将他们的观鸟记录上传到中国观鸟记录中心(BirdReport),资深的观鸟人负责审核记录的准确性。蔡志扬表示,尽管中国的观鸟数据库仍然落后于那些有着悠久观鸟历史的国家,但在中国,“这已经是鸟类分布最全的数据库了”。

中国鸟类丰富度图及其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丰富度变化。三列图分别显示“所有物种”组、“迁徙鸟类”组和“留鸟”组。A-C是当前的丰富度分布地图(越红表示丰富度越高);D-F为RCP2.6情况下的丰富度变化;G-I是RCP8.5情况下的丰富性变化。

利用这些数据,北京大学的胡若成博士和同事绘制了1000多个鸟种的分布范围地图。然后,他们模拟了在两种气候变暖情景下它们的分布范围可能发生的变化,一种是到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不到2℃;另一种是更糟糕的情况,气温上升3.7℃或以上。研究人员本月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了一份报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模型,其中包括日均气温、月均气温、季节性降雨和海拔等变量。最后报告得出结论:气候变暖将迫使许多鸟类向北方和高海拔地区迁移。虽然近800种鸟类的宜居范围有所扩张,但新增的宜居范围大多在人口稠密地区和工业区,并不适合鸟类生存繁衍。大约有240个物种的宜居范围有所缩小。

由于气候变化,候鸟和中国特有鸟种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作者还表示,中国标志性的丹顶鹤将失去一半的栖息地。“现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并不足以保护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特别是在宜居地发生迁移后,”论文作者写道。为了应对这种损失,研究员确定了全国各地的14个潜在新保护区的范围。

“这是一篇包含详实数据的杰出论文,”南京林业大学行为生态学家Amaël Borzée表示。他认为,考虑到中国保护区的建立通常是以科学为依据的,这篇论文“对鸟类保护非常有用”。现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不足以保护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特别是当全球气候变暖,鸟类活动范围转移后。当前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大兴安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环渤海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保护区都存在明显的缺口。

2070年鸟类物种保护优先地图。A和C表示RCP2.6下的优先级,B和D表示RCP8.5下的优先级;A和B显示的是随机排序的场景,C和D显示的是考虑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场景。

但建立新的保护区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这些地区的特点是人口密集和集约发展,建立大规模的保护区已经变得很困难。无论是说服当地利益相关方,还是从人口稠密地区划分出出保护空间,这些工作都会遇到重重阻碍。作者认为,中国需要探索创新的方法,比如恢复城市公园栖息地和共享农田栖息地在内的包容性保护机制,让这些生境变得更有利于鸟类的生存。

参考文献略

文章来源:推鸟

编辑:Pierre

关键词: 分布范围 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化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