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播报】兔年闲说兔文化

来源:科普中国

今年是农历辛卯年,又到了兔年。小 时候常听老人们说:“牛马年,好种田,就怕鸡猴那二年。兔儿年,笑呵呵,一个大子儿买两个悖悖。”意思是说兔年是个大丰收之 年,市面上吃的东西都非常便宜。因此,不 管是大人或者孩子都盼望着兔年的到来。 其实,不论是什么年,人们都在企盼着丰收和物价便宜,只不过是人们喜欢兔子而已。 就连幼儿园里的小孩子都经常唱:“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兔子包括家兔和野兔,家兔是由野兔驯化而来的。它们生性胆小、温和,遇到危险,除了逃跑之外,没有任何抵抗天敌的能力。它耳朵长,听觉能力强;前肢短后肢长,尾短,弹跳力强跑得快;穴居,并在洞口用草掩饰。人们根据它这些特征和习性编出了很多词语用来形容、比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比如:“兔子不吃窝边草”,“狡兔三 窟”,“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胆儿”, “老兔子能拉死鹰”,“属兔子的——跑的倒挺快”,“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等等。

家兔能与人相处,不怕人,非常温顺, 形象可爱,因此连小孩子都把兔子当成玩 物,同时它的形象也出现在很多艺术形式 之中。

兔子不但与人的生活有关,它也很早 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中。传说它 来自“西王母”的身边,它的工作是为西王 母捣制长生不死之药。“西王母”又是何人 呢?《山海经•西山经〉载:“又西三百五十 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 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首饰)。”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大山,名曰 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 处,名曰西王母。”从这些描述来看,西王母 是个蓬头散发,戴着首饰,长着虎牙和豹的 尾巴,善于啸叫的怪物或神仙,她住在昆仑 山的洞穴之中。


(相关资料图)

从现代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的角 度上分析,西王母并不是什么神仙、怪物。 她有可能是远古时代生活在西部昆仑山一 带的一个母系社会部落的女首领。关于玉 兔在西王母身边捣药的故事在汉代的画像 石、画像砖都有这样的描绘。

兔子和月亮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传 说,月宫中也有一只在捣药的玉兔。关于这 只玉兔的来历,也与西王母有关。西王母的 故事到了战国时代又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结 合在一起。《文选•祭颜光禄文》注引战国初 年的佚书《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 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古人称“兔者明月 之精”。《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药 于西王母,姮娥(嫦娥)窃之以奔月。”因此, 月中有兔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就流传开了。 《楚辞•天问》曰:“夜光何徳,死则又育。厥 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菟同兔)。西晋傅 成(239—294年)的《拟天间〉中明确地说: “月中何有?玉兔捣药。”后来“玉兔”便成了 月亮的代词,唐代诗人贾岛的《赠智朗禅 师》诗中写“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古 代小说中把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描写成“金 乌西坠,玉兔东升”。(见《说岳全传•岳飞枪 挑小梁王》)。京剧《贵妃醉酒》开场的四平 调中就有“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哇,玉 兔又早东升”的唱词。

汉画像石中的月亮里就有兔子的形 象。如今一些画“嫦娥奔月”的国画中,嫦娥 都是抱着一只白兔飞向月宫去。小说《西游 记〉里也有嫦娥的玉兔偷偷下凡到人间要 与唐僧成亲的故事。《封神演义〉中兔子被 姜子牙封为“长耳定光仙”。一只小小的兔子竟然成了神。

中秋节儿童拜月 汉.画像石东王汉画像石 西王母与捣药的玉兔 中秋节妇女拜月

古人认为兔子和妇女的生育有 关,宋人陆佃《埠雅•释兽》说:“兔, 吐也”,吐指的是不断生育的意思。 宋人何远《春渚纪闻》中有:“兔望月 而孕”的记载。《尔雅•释兽》解释 “娩"字为“兔子曰娩人们以兔生 育能力强,喻人多生育子女。兔在月 宫中陪伴着嫦娥,嫦娥既然是神仙, 那么她养的这只宠物也就顺理成章 地和她的主人一起接受人冋的供奉 了。因此“拜月”只是女人的事,“男 不拜月,女不祭灶。”成了中国的民 俗,但小孩子除外,因为供桌上有兔 儿爷。

在中国民俗中,八月十五还要 祭“月光马儿”即月神像,月光马儿 中也有玉兔捣药。清《燕京岁时记》 中这样写:“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 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 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 月官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金 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明《帝京 景物略•卷之二•春场〉:“八月十五 日祭月……纸肆市月光纸,畑满月 像,跌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 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 臼中。纸小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 碧缤纷。”看来兔子和月亮是分不开 的。

兔子由人间升入神仙的身边, 又升到天上。但是兔子毕竞还是免 子,它最后还是又回到了人间。不同 的是经过这一圈“镀金”后,再回到 人间它就成了非抻非兔又非人的“兔儿爷”了。

兔儿爷的形成大约是在明代, 是从“月光马儿”里走出来“另立门 户”的。到了清代最为盛行,它成了 人们过中秋节的必备之物。因此,每 年临近中秋节,集市、庙会上的“兔 儿爷摊子”就火了起来,大大小小各 样的兔儿爷都摆満了,一群群大人、 孩子围着挑选。清代《都门杂咏》中 载:“儿女先时争礼拜,担边买得兔 儿爷。”

兔儿爷是用黄泥在模子之中翻 制而成。干了之后再彩绘。它人形兔 脸,头上有两只恰角(耳朵)。它的造 型有顶盔贯甲,骑在猛虎上如同大 将军一样,背后有伞盖,有插旗的, 有如文官端坐的,还有塑成市井之 中五行八作的工匠艺人的,生活气 息十分浓厚。清《燕京岁时记〉中载: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搏成 蟾兔之像以岀倬,谓之兔儿爷。有衣 冠而张盖者,有甲胃而at旗者,有骑 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 余。其余艺匠工人,无美不备。”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中秋节我 和大人泡着要买兔儿爷。由于家穷 大人给我买了一个最小个的,我便 非常高兴,十分爱惜,晚上睡觉都不 知放在哪里好。但总归它是泥做的, 有时碰坏了点儿,我就拿点樫子(燧 糊)把它粘好。时间长了,兔儿爷I勺 白净净的脸被我弄脏了,我便用布 韻了点水给它擦脸。这一擦不要紧, 不但没擦干净,兔儿爷反而变成了 大花脸,,我拿者花脸的兔儿爷心搖 地哭了起来……

兔儿爷既是受人供奉的神又是 孩子手中的玩意儿,介乎于神和玩 具之间。因此供兔儿爷也比供其他 神仙省钱省事儿,供它只需要一把 带秧子的毛豆,一把鸡冠花,这两样 农历八月里有的是,另外再摆几块 月饼和一碗凉水就行了。这几样供 品中带秧子的毛豆是兔子最爱吃 的;鸡冠花长得像灵芝、如意,象征 长寿吉祥,月饼象征团圆,再有过中 秋节谁家都买月饼,也不是专为供 兔儿爷买的。因为兔子和“太阴星 君”都无不良嗜好——不喝酒,所以 给碗凉水就行了。

尽管怎样称它是“爷”、“奶奶", 也不像其他神仙那样受人尊敬。不 但是孩子的玩具,而且还拿兔儿爷 编俏皮话(歇后语)开瀏,比如“兔儿 爷打架——散摊子”,“兔儿爷掏耳 朵——歲泥”,“兔儿爷过河

摊泥”,“兔儿爷洗澡——瘫了”,“兔 儿爷拿大顶——窩了鶴角”,“兔儿 爷拍胸脯——没心没肺”,“兔儿爷 靖扳不倒儿(不倒翁)吃烧小猪—— 全都没心”,“隔年的兔儿爷——陈• 年旧货”……您听听,要是对别的神 仙,谁敢编这些呀。

兔子在中国人心中早已不光是 动物学中哺乳纲兔科的动物,人们 已经把它神话、拟人化、民俗化、艺 术化。它早已超岀它生命实体的范 圏,而上升到一种传统文化,愿兔年 给人们带来祥和、幸福

关键词: 嫦娥奔月 燕京岁时记 八月十五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