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滚动:别让春节档成了短暂繁荣

来源:经济观察报

(图片来源:东方IC)

韩浩月/文2023春节档票房报收67.57亿,位列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有人认为取得这个成绩属实不易,也有人觉得未达预期,票房第二的背后隐藏着缺憾与危机。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是复苏阶段,到2024年整个行业才能步入正轨。


(相关资料图)

今年春节档开启前被寄予厚望,有机构预测“总票房有望突破90亿”,现在看,实收票房与预测票房相比,还有不小差距。67.57亿的票房数字还算好看,但《满江红》、《流浪地球2》这两部处于第一阵营的电影,单片票房很难用“大胜”来形容。《流浪地球2》初期预计制作成本为6亿元,但据悉随着成本超支,有说法称最终成本为11亿,另有宣发费用2亿,票房需要达到39亿元才能回本。

这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影视股集体下跌,多股跌超4%,最多跌近13%,这或是对春节档失去某种预期后的反应。

影片口碑整体不错,成绩位列影史第二,为何今年春节档在堪称“叫好又叫座”的前提下,还不能给市场以信心?分析原因,有以下三个:影片质量虽好但还不足够好,故事逻辑性不强,剧情薄弱禁不起推敲,使得作品并未真正达到“超级商业大片”的水平;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看电影不再是人们春节期间最重要的娱乐选择;观众期待之作扎堆春节档,接下来的非黄金档期可能面临大片缺席。

简而言之,春节档的确爆了,但各方面又差着不少意思,这很容易给人留下短暂繁荣的印象。如果春节档票房没能达到一个令人惊喜的数字,那么想要实现全面票房目标,后边的档期必然面对不小压力。现在手握大片的影视机构,已经有了非黄金档期不定档的明显态度,春节档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春节档的短期繁荣现象,也是大片堆积、消费愿望得到一次释放的结果。

如果把2023年当成中国电影行业的复苏期来看待,就要在春节档结束之后,快速从成绩中走出来,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全年市场和全行业的发展,要有解决难题的办法与措施。首当其冲,要把提高电影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中国电影不能满足于借助档期、情绪营销、庞大观众群等优势来获得高票房,而应更大面积地去除浮躁,像韩片那样凭借质量征服本土与国际观众。

中国电影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但在观影人次方面,远未达到理想数字,据专业数据平台显示,今年春节档86%的观众只看了一部电影,这意味着在其他档期,更多的观众可能连一张电影票都没有买。如何激发观众看电影的热情,把一年看一两次电影的人,转变为每月或每周看一次电影的忠实观众,这需要国家文化机构与电影行业一起群策群力,把“电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观念推进到更多人的心目中。

另外在档期方面,除了要保障春节档、国庆档、暑期档有佳作可看,更要通过合理排片、定档的办法,尽可能避免大片扎堆、彼此相伤的局面。比如像《无名》、《深海》、《交换人生》,就被认为如果换个档期的话,票房或会表现出色,成为年度黑马。同时要使影片类型更加多元化,为一些冷门题材、小众电影的冲出减少各种限制,使之拥有更好的成长性与票房号召力,这有利于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也能形成丰富的供给,满足不同审美的观众群。

中国电影何时达到千亿规模?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说自己的期待是“十年左右”。三年疫情期间,虽然春节档、国庆档、暑期档这三大档期各领风骚,但票房成绩也部分遮掩了电影行业遭受的重创,使得一些问题未能得到重视与解决。作为被有关部门认定为“特困行业”的中国电影业,确实要在2023年复苏期稳步快走了,期望2024年整个行业进入正轨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

(作者系文化评论人)

关键词: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