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察:给古树办张“身份证”,他们用AI开启保护之旅

来源:DoNews快讯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资料图】

上高中的时候,我每天上下学都会路过一颗500多年的银杏树,但这棵树有两三年时间没有发芽,为什么呢?因为周围很多人说它是神树,纷纷去跪拜、烧纸......
由于长时间对根系的炙烤,这棵银杏差点“死于非命”,直到层层上报要进行采伐的时候,终于在春天焕发了生机,现在就做了围栏等保护措施。

在第三届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活动中,杨忠凯向DoNews讲述着自己与古树的故事。作为蓝色蔚来“植樾”团队的创始人兼发起人,多年来,杨忠凯一直致力于古树名木的记录与保护工作。

古树,在这个地球上已经存活了百年甚至千年,它们不仅是活着的文物,更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的见证。作为重要的生物领域种质资源要素和生态文明的名片象征,古树名木在近年来得到了愈发多的重视和关注。

据我国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有508.19万株。百万级别数据背后,离不开一代代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者做出的众多扎实工作。只有完整地记录这些古树的详实科普信息和历史传承典故,才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文旅融合、鉴定反馈、复壮修护等工作。

然而,杨忠凯告诉DoNews,当前各地记录管理古树名木普遍采用Excel表格,具有信息不互通、更新不及时、内容不完整等问题。虽然近年来部分地市投入资源,研发了本地区古树名木地图网站或应用,但只是把表格搬到平台,实用性和交互性不足,仍然没有做到全国古树名木一张图的目标意义。

蓝色蔚来的目标就是要为每棵古树确立一个尽量精准的身份,「画」出一张完整的全国古树名木地图,为保护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支撑。这对于传承古树的历史人文故事、呈现它的生态文化价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植樾”是现代社会技术公益的一个案例。如今的“公益”早已不是捐点钱这么简单,范畴也比传统意义“做善事”广得多,其方式和路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用AI保护古树

蓝色蔚来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淄博特产”,因为除了创始人杨忠凯之外,其余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淄博人。

前段时间,烧烤让这座千年古城摇身一变网红城市,收获了大量的关注,他们“想给自己的家乡做些事情”,希望古树地图项目也能从淄博开始走向全国。

5月13日,团队带着其开发的核心技术产品——“植樾”来到了腾讯第三届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路演活动现场,这是一个为记录和保护古树名木而搭建的交互型应用程序。

据悉,“植樾”首创了四段式身份编码模式,对应树木的科属、位置、顺序及校验,为每株在册树木形成32位身份编码,即一树一码身份证,并且支持数据的持续扩充。

团队把首期试点城市选在了淄博,将全市2019株在册古树名木信息都分别生成了32位身份编码,在古树地图上通过点位呈现,还用颜色区分了名木和古树的树龄级别。

在“植樾”身上,我们随处可见腾讯云AI的身影——基于单体识别和GPS功能,“植樾”能够精准地识别在册树木;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植樾”能够提取和补全古树的基本信息,生成古树场景故事。

通过分享我们了解到,“植樾”的第一受众群体是专业研究和保护古树的人,然后是史学家和自然教育工作者。那么,普通人要如何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中?

项目执行人王怡旋表示,用户可以通过“植樾”的内置地图,实时了解古树分布、搜索或识别在册树木,查看古树科普信息和历史传承故事。不仅如此,用户还能够监督及上报古树动态发展状况,并对古树的信息进行补充或纠错。

据了解,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或企业去做全国古树地图的项目,“植樾”是首例。

为何要去做这个项目,背后的契机是什么?创始人杨忠凯向DoNews讲述了他和古树的情结。

我的老家在青岛市的一个村子,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老人会时常带我们一帮孩子在一棵大槐树下玩耍。我不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也不知道它在村子里伫立了多久,只知道它静静地目送一代代人长大又离开。
后来我们那儿的园林部门、住建部门、城管部门也都去挂了牌,给这棵国槐标记年龄,但有的单位写500年,有的写350年,也有的写300年,并不统一。
为什么会出现偏差?我找专家求证才知道,像国槐这种品种很容易中空,所以相关单位出于“保护”的目的,一般都会用水泥浇注中空部分,但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法测算树木的年龄。这件事也带给我一些思考,所谓的“保护”,真的是保护吗?

年少的这些经历,让杨忠凯心中埋下了一颗保护古树的种子。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其实是源于团队十年前的一次调研经历。

据杨忠凯回忆,当时部分史志专家、环保人士、摄影师组成了一个调研小组,由相关部门古树名木具体负责人和在地联系人陪同探访。然而一路下来,团队几乎掌握不到古树的真实情况,更别提具有研究或应用价值的信息。

“经常找错路、走错地儿,现场除了部分挂牌的古树能看到一个大概年限外,有价值的信息非常少。后来我们还联合了新闻媒体做过多次深度专访,想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虽然有一定积极的宣传效果,但因为调研周期和成本较高,当时也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就中断了。”

团队还发现,古树名木存在自然资源和城市管理之间的双重管理、双重记录、互不相通等问题,杨忠凯表示,“这两个部门之间信息有交叉,但都有不精确的地方。”另外,管理部门收存的档案数据完全依赖地方基层上报,而上报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很难考证。

正因如此,在我国已经出版的多部古树名木书籍中,会频频出现「战国时期齐桓公种下有1000年树龄的流苏树」和「两千年名符其实的唐槐」这种年代错误、记载有误的问题。

“公众想要了解古树名木,档案书籍可以说是唯一的渠道,但其真实性却难以考究。”本着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态度,蓝色蔚来团队自2020年起开始研发“植樾”。

眼下“植樾”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阻碍,杨忠凯向DoNews表示:“都是具体的问题。”

首先是资料不完善,目前团队能够集中拿到的一手古树名木的数据资料,准确性和可参考价值均不高。杨忠凯称,目前山东省已经公布了全省一级古树名木名录,但除了统一一下以身份证前6位的编码方式外,其他详情都很有限,另外二级三级古树名木也没有公开数据。

其次是缺少资金,据了解,和蓝色蔚来合作的相关部门,在过去每年都会有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但主要用于除虫复壮等等,而且只能维护几棵树。像研发古树地图这样系统的费用,几乎就是全年预算。

“想要从地方政府争取资金支持,非常难,而且国内目前暂时还没有可以专项资助这类技术产品研发的基金会。不过腾讯技术公益创投项目,正好契合了我们的需求。”

团队表示,目前“植樾”正处于开发阶段,接下来蓝色蔚来将继续对该系统进行开发和测试工作,以淄博为试点,建立古树名木的单体识别库,初步完成系统的规范化文本编撰学习工作,并致力于在未来3至5年达到对山东省内其他城市及国内部分城市的覆盖,推动古树名木与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科普教育等领域的社会价值融创。

图源:DoNews拍摄

3600个脑洞

与“植樾”一样兼具科技和公益性的项目,正在借助AI走进大众视野。

第三届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据了解,本次活动共有1429支队伍报名参与,最终有136支队伍入围。这些队伍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用网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大领域,提供了“技术+公益”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赛道,深圳市镜象科技有限公司使用AI技术代替传统的心理咨询师,解决未成年人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首先开发了抑郁焦虑心理健康评估工具,用大数据评估测试者是否患有抑郁症。其次开发了童话故事测评,这是一款针对低龄小学阶段的工具,能够用AI讲故事的方法,评估未成年人的情绪状态。

麦芽心理基于心理数字疗法,在评估、诊断、干预和治疗方面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自控能力,其通过行为契约、身心训练和评估反馈三个技术模块,避免未成年人出现网络沉迷,养成健康用网习惯。

在「老人用网安全」赛道,山东犀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玄钺安全”项目,基于腾讯AI技术开发了一款高精准的反诈分析平台,能够通过对嫌疑人的特征分析精准预判其是否正在进行诈骗行为,并通过电话直接提醒老年人。

独立老人队的“易行”项目,针对老人出行困难、走失难找回问题,设计了一款简单易用、以小程序为基础的导航服务,支持出行老人定位分析、电子围栏提醒,具有防丢码和寻人数据库,导航出行通过率达到87%,人脸识别率达到99%。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赛道,除“植樾”外,爱动超越人工智能致力于用智能引擎实现野外动物的信息匹配和提取,基于腾讯云提供的IECP互联网边缘计算平台,推出了软硬件一体的智能硬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对动物进行智能化识别和追踪,个体识别精度已达98%。

阿尔泰山自然保护团队推出野生动物生境因子推演AIGC赋能平台,能够对阿尔泰山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时空特征和有效变化进行监测和预测。

以上项目均获得本届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优秀项目奖,其中,山东犀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还获得了公益创新项目奖。

据统计,经过三届活动的积累,Light技术公益已经吸引超过3600支队伍、18000名开发者参加,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公益平台之一。这也意味着,Light已经激发出3600个“技术+公益”的创意。

为助力创意成功落地,让参与者更加便捷地创变出公益落地化产品,腾讯进一步开放了技术能力和生态资源,并推出多项扶持政策,探索技术公益模式的可持续。

首先,为了降低技术公益参与门槛,持续开放腾讯优图等在AI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并提供了三大技术升级扶持——开放腾讯WeTest,为复选项目提供一站式质量云服务;提供开源云原生操作系统生态支持;提供OpenCloudOS作为本次活动的技术底座,将为参与队伍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其次,通过与腾讯技术公益创投计划的深度连接,本届所有相关入选项目均可获得推优“直通车”资格,进入创投计划终审。同时,所有复选项目也将获得腾讯技术公益数字工具箱的技术资助,并提供培训、沙龙等帮扶活动。另外,腾讯公益实干组团队还将为优秀项目提供技术共建和专业志愿者招募,为有需求的公益创想优秀团队牵线公益组织。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在路演现场表示,腾讯云智能一直致力于为各行各业的产业用户提供多元化、低成本、低门槛、高可用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基于此,全社会的开发者不断探索利用科技的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促使越来越多优秀、充满想象空间的公益项目落地,更好地践行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坚持“科技向善”

近年来,以AI、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逐步成为驱动实体产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在不断探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公益场景的可行路径,让技术创新成果通过科技普惠的形式。

2019年,腾讯将“科技向善”确立为使命愿景。2021年,腾讯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核心战略,并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

多年以来,腾讯深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领域,不仅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质检、智能制造等产业场景,还应用于医疗、助老、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等多个社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

截至目前,腾讯互联网产业已与30多个行业的9000多个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4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实体产业在各自的赛道加速发展。

腾讯一方面引导参与团队用AI去解决社会问题,着力改善诸多公益场景难题,另一方面,则努力实现公益产品覆盖区域最大化、技术公益模式的可持续。

从策划阶段开始,腾讯就通过链接政府、NGO公益组织、公益志愿者等多方资源,推动技术公益项目精准触达更多人群并落地实践,使其能够应用范围更广,效果更显性化,助力开启解决社会问题的“共益时代”。

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看来,科技向善的背后是人心向善,一方面要把数字化技术和AI的能力开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去引导更多人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并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运用技术找到潜在的解决方案,实现低成本解决大部分规模化的问题。

“大赛不仅仅要选出好的团队,最终还是要服务社会。这样用科技做出来的东西,才是有爱的。”他表示。

未来,腾讯将以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等技术公益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为契机,以技术创新拓展公益的宽度和广度,并持续探索低门槛、多场景的共创公益生态可行路径,让更多社会公益议题走进大众视野的同时,持续激发更多人群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打开“人人公益”全新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