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资讯:5位感染者的康复之路,能为我们普通人带来哪些经验?

来源:科普中国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感染奥密克戎的认知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奥密克戎只是一场感冒,恐惧大于疾病本身。”也有人表示担心,“那么多老人和孩子呢?留下后遗症可是一辈子的事。”

关于奥密克戎,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相关资料图)


01,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关于奥密克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广州黄埔方舱医疗队负责人崇雨田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极少发展为重症的情况,已得到广泛的知晓和认同。“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

同时5位新冠感染者讲述了他们感染和康复的过程,有人在患病之初陷入恐慌,除了担心自己,也担心家里的老人、孩子和孕妇。有人形容发病的感受,“要比感冒更难受些”,经过医生指导用药和自身抵抗力,在几天后得以复原。几位受访者几乎都提到了一点:不要过分恐惧,但也要做好防护。


02,五位感染康复者


我们先看下这五位新冠感染康复者的个人信息:

王旗 29岁 安徽合肥 单晖 34岁 四川宜宾 防疫保安 齐铭 22岁 大四学生 张彩 48岁 甘肃兰州 酒店从业者,女儿18岁 妥成 28岁 新疆伊犁

**这五名患者关键信息:22-48岁。**而这个年龄段,正是新冠影响相对较低的年龄。

如果加上全部家属:

手机店店主,其父亲54岁,母亲55岁,妻子怀孕5个多月了,女儿只有一岁半。

酒店从业者,女儿18岁 车辆交易从业者,爷爷奶奶都快八十了,父亲(53)、两个哥哥两个嫂子、还有4个侄儿们,最小的那个侄儿只有3岁。

总体上16人,2人是高危年龄段(车辆交易者爷爷奶奶,快八十),其余14人是属于18-59这个年龄段。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今年上半年上海发生的奥密克戎感染来看到。

上半年上海奥密克戎感染了612,597人,其中1485危重症,568死亡,按照比例,也就是99.7%左右属于这个新闻里描述的类型,或者说,危重症死亡率是千分之三左右(其中死亡约千分之一)。

(目前广州数据比较厉害,十几万例,只有5例重症,难道这次毒株大变异了?)

Our study included 612597 documented SARS-CoV-2 infections, among which 1485 progressed to severe or critical illness and 568 died.

这应该是目前国内奥密克戎中最为代表性的数据之一了。而按照危重症和死亡的年龄段划分,如下

也就是,这则新闻里采访的群体,本身属于风险相对低的群体。

而从感染群体来看,采访5人,4人属于18-39岁群体,1人属于40-59群体,也算是相对较低的感染群体。结合这5位康复者的家属,16人中,14人是18-50群体,2人属于60-79群体。


03,不渲染恐慌,落实分诊制度


这个新闻如何看待呢?这是个很主观的看法。

**一方面,幸存者偏差。**你可以觉得这个新闻在筛选采访者,就像记者采访列车上的乘客,发现大家都有票,所以结论:春运一票难求已经得到解决。其实,目前互联网上发言的群体,也主要是年轻人。

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统计数据上都能看得到,这就像,我国2亿多高血压,加上其他基础病,可能在4亿左右了,但是年轻人不容易体会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看出,其实对于当前的奥密克戎来看,总体上症状要轻微多了,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等,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逢“阳”就慌,毕竟有数据支持,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小概率事情,生活中挺多,如何平衡是关键。

其实当前,总体上来看,新冠目前已经相对低毒了,这种情况下,平衡防疫已经成为了新的方向。

当然,由于我国医疗资源一直紧张,平时都是人满为患,新冠无论如何,也是一种传染病,且带来实际的症状。

就比如新闻里提到的:

宝宝一直发高烧,我们给她吃了退烧药,经常用毛巾给她擦身体物理降温。之前没有症状的母亲,进了方舱后开始发热、咳嗽 我和方舱的病友们交流过所谓后遗症的话题。大多数人告诉我就是嗓子有痰但是咳不出来,偶尔会咳嗽几下,有点像咽炎。回来以后发现身体很乏,没有以前那么精神,吃东西感觉没什么味道,但是这种情况都会在一个月内缓解,恢复正常。晚上8点就开始发烧、头晕、全身酸痛、乏力,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就想躺着,一整晚头都很痛,感冒从来没有这种感觉。第二天我就开始咳嗽,但是头疼得没那么厉害了,嗓子不舒服,咳嗽、发烧,没有食欲,东西也不想吃,等到第三天还有咳嗽、拉肚子的症状,咽喉也肿了,之前吃了一些连花清瘟,依旧没有什么好转,还是咳嗽,头重脚轻,拉肚子。

可以看到,对于这些健康群体,依然是有症状的,会影响到个人日常,所以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医疗压力。这种情况下,落实分级医疗,正确评估感染者的状况,这样才能避免不论轻重直接涌到医院去。

其实,我一直对于宏大叙事感觉为难,因为自己人微言轻,也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努力的改变自己,做好准备。比如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些症状,可以日常储备一些退烧、咳嗽以及其他适合自己的家常储备药物。

此外,我建议当前进出人口密集的场所,还是要佩戴口罩。


最后,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也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关键词: 怎么说的 这种情况 相对较低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