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焦点:植树节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实现24.02%森林覆盖率

来源:科普中国

植树节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早在1915年的时候,当时一些林学家就向北洋政府倡议,要在中国设立植树节。很快,北洋政府就通过了这项倡议,并且在次年的清明节举行了第一个植树节的仪式。听到这大家可能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清明节是植树节?不是3月12号吗?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在生前非常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曾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因此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在1928年的时候,将植树节改成了孙中先先生的忌日3月12号。后来因为战乱等种种原因,植树节曾经一度的终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79年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每年3月12号是植树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那天开始一直到今天,我国的植树节就再也没有终止过。那么几十年来,我们植树造林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截止2022年,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4.02%,而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这个数据只有8%左右。考虑到了中国广袤的国土面积百分之十几的提升,则意味着惊人的森林面积的增长。那么放眼全球近10年来,中国为全球贡献了近1/10的新增森林面积,而中国的人工林保存面积也是位于世界第一位。

配图来自于图虫网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50多个国家也设立了植树节。全年12个月,可以说每个月都有国家在过植树节。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号,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号,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五,芬兰的植树节则是6月24号。其中塞内加尔的植树节是非常的有特色,从雨季开始,这个国家就进入到了全国性的植树活动,时间可以持续半年,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此外许多国家还有在结婚的时候要植树的文化习惯。

虽然各个国家的植树节的时间不同,文化习俗也是各有特色,但是他们都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以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近些年来,很多朋友都明显感受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2021年的河南暴雨到2022年的夏季高温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率是在增多。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植树节的意义则更显非同一般。当我们种下一棵树的时候,不仅仅是植树造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是减少水土流失,而是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积极回应。新增的森林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消减温室效应,也可以积极调节气候。

让我们在这个夏天一起行动起来,为人类的绿色未来贡献力量。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段玉龙

审核:沈贵(中国林学会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键词: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