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递!【心理科普】你的情绪来自哪里? ——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实验”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诞生

来源:科普中国

行为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华生提出,情绪反应是我们对环境中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换句话说,人的情绪反应是习得的。

一、实验的理论假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生提出,假设一种刺激自动地导致你产生某种特定的情绪反应(如恐惧),倘若这种体验每次重复时都伴随着其他事物,如一只白鼠,那么,白鼠在你的大脑中就会与恐惧建立起联系,导致你会害怕白鼠。他认为,我们天生并不害怕白鼠,这种害怕是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这就是他最著名的“小艾尔伯特·B实验”的理论基础。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

被试艾尔伯特·B是一名 9个月大的孤儿,从出生起就一直待在医院里。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都认为他在心理和生理上很健康。为了了解艾尔伯特是否害怕某种特定刺激,实验者给他呈现白鼠、猴子、狗、有头发和没头发的面具以及白色羊绒棉。研究者密切观察艾尔伯特对这些刺激的反应。艾尔伯特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没表现出丝毫的恐惧。因为这些东西不引起恐惧,所以可以将它们看做是中性刺激。

实验的下一步是要确定艾尔伯特对巨大的声音是否会产生恐惧反应。所有人,特别是婴儿,都会对突然发出的巨大声音产生恐惧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无须学习就会发生的,所以巨大的声音被看做是“无条件刺激”。在实验室中,实验者在艾尔伯特的身后用锤子敲一根1.2米长的铁棒。这种声音的突然出现,使他受到惊吓而哭泣。

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实验”场景

现在就可以检验艾尔伯特的恐惧情绪是不是条件反射的结果了。真正的条件反射检验是在艾尔伯特11个月大时进行的。因为研究者曾对通过实验引起儿童恐惧反应的做法感到犹豫,但最后他们决定继续进行。

实验开始时,研究者向艾尔伯特同时呈现白鼠和令人恐惧的声音。一开始,艾尔伯特对白鼠很感兴趣并试图触摸它。在他正要伸手时,突然敲响铁棒,突如其来的响声使艾尔伯特十分惊恐,这一过程重复了3次。一周以内,重复同样的过程。在白鼠与声音的配对呈现 7次后,不出现声音,单独向艾尔伯特呈现白鼠时,你可能已经猜到,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他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它的方向移动,他爬得飞快,以致研究者不得不冲过去抓住他,以免他从桌子的边缘掉下来。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

研究者随后想要探讨这种习得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物体上——在心理学术语中,这种迁移叫“泛化”。如果艾尔伯特对其他刺激物产生恐惧,那么这种习得的行为就已经泛化了。一周后,对艾尔伯特的再次测试发现,他仍旧对白鼠产生恐惧。随后研究者欲测试这种恐惧是否泛化,他们呈现给艾尔伯特一种与白鼠相似的动物——白兔。用研究者的话来说:“消极反应立即出现,艾尔伯特尽可能地远离动物,低声抽泣,然后大哭起来。我们让他触摸兔子时,他却把脸埋在垫子里,然后用四肢将自己支撑起来,边哭边爬走了。”在这种条件反射建立之前,艾尔伯特并不害怕兔子,并且没有让他将兔子与恐惧建立特定的条件反射。

同一天,研究者依次给小艾尔伯特呈现白毛狗、白色皮毛大衣、一袋棉花和华生头上的灰白头发。他对所有这些东西都感到恐惧。华生甚至把一个圣诞老人的面具呈现给小艾尔伯特,猜猜他的反应会是什么?对圣诞老人的面具感到害怕!

华生想知道在条件反射的情绪反映中,习得的情绪是否会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如果艾尔伯特对这些动物和物品的恐惧反应只发生在实验室而不发生在别的地方,那么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将大大减弱。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者特意将艾尔伯特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进行同样测试,那里灯光更明亮,在场的人更多。在这种新环境中,艾尔伯特仍然明显对白鼠和兔子感到恐惧,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强烈。

华生和他的同事想要做的最后一个实验是观察艾尔伯特新习得的情绪反应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久,艾尔伯特被人收养并即将离开医院。因此所有测试中止了31天。31天后,给艾尔伯特呈现圣诞老人的面具、白色皮毛大衣、白鼠、白兔和白毛狗——一个月后,艾尔伯特仍然对这些东西感到十分恐惧。

华生还计划对艾尔伯特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以消除他的这些恐惧反应。然而,小艾尔伯特在做完最后一个实验后不久就离开了医院,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矫正实验没能进行。

三、实验意义

华生在这项研究及他的所有工作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证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二是证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我们的行为来自潜意识——是错误的。虽然这一实验带有方法上的缺陷,并且因明显违反了人类行为研究中现行的伦理学标准而遭到诸多诟病,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留给心理学界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情绪行为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段成为条件反应。这一发现对开创心理学的另一个主要学派——行为主义功不可没。

华生很快指出,他的研究成果与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的精神分析理论相比,能更直接和简洁地解释人类的行为。华生认为,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会把吸吮拇指当做追求快乐的本能表现。然而,艾尔伯特会在他感到害怕时吸吮拇指。拇指一放到嘴里,他就不再害怕了。因此华生把吸吮拇指解释为一种阻碍恐惧产生的条件反射。华生和他的同事还就弗洛伊德学派会如何分析艾尔伯特对白色皮衣的恐惧进行了预测:弗洛伊德学派的分析家可能通过梦来进行分析,这个梦显示艾尔伯特在3岁时想玩妈妈的假发,却遭到妈妈的严厉斥责。华生用艾尔伯特的例子主要想说明,成年人的情绪困扰不能总归因于少年时代的性创伤。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谁之错:四句话点透心理学》(作者:李不言)

关键词: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