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察:中风以及中风后的康复

来源:科普中国


【资料图】

| 何为中风

“中风”在西医中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其中,脑梗塞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中风的主要类型,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 中风预警

中风发病前有所征兆,但往往不明显。预发患者通常有眩晕,视线模糊,短时间后恢复视线;明明晚上睡眠充足,白天却哈欠连连,原因不明地摔跤、中老年人流鼻血等,这些看似不严重的现象,却可能隐匿着“中风”的发生。当患者出现:面部一边麻木,口角歪斜、吐字不清、平举双臂时一只手无力抬起、甚至身体瘫痪、昏迷不醒,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说明已经中风了。| 中风施救

中风来势汹汹,一旦发生中风的老人,最好在6个小时内实施抢救,建议在3~4.5个小时内到医院做溶栓处理(针对脑梗塞老人),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取栓,对于年龄偏大,血管基础比较差的老人,应事先评估好风险后再做决定。急性期内,及时而正确的治疗措施和规范的康复治疗,对患者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具有关键作用,且能够预防多数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中风应建立在临床与康复并重的治疗上。| 中风康复

据统计,目前我国存活(包括已痊愈)的中风患者中,存活致残率达到了75%,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康复治疗。那么,中风后有哪些症状需要康复治疗呢?一般来讲,大部分的中风患者都会留下偏瘫的后遗症,且不同程度伴有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感觉障碍以及血管性痴呆等,这些都是中风后可能面临的亟待康复的问题。不同后遗症需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但在时间上,早点介入则是康复的共同准则。

很多康复医学专家共识提出建议,脑梗塞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的发病48小时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主要以床边护理、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等康复为主;而出血性患者可在7~14天开始康复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风急性期,吞咽障碍有可能是表现比较明显的症状,是这时期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的治疗方法有口腔感觉刺激训练、口腔运动能力训练、低频电刺激治疗、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食管扩张术及针刺治疗等。| 偏瘫康复

从中风患者康复预期的问卷调查来看,很多老年患者普遍都倾向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因而偏瘫治疗就被摆在了关键的位置。现代康复医学也针对这方面的康复治疗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并给予出了很多科学性的建议。那么,中风偏瘫如何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呢?偏瘫的康复治疗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急性期、早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1、急性期。在我国,中风的急性期一般指在发病后2周内,这阶段与临床治疗交叉进行,应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大量康复研究表明,康复越早介入,患者恢复功能的机会越大,效果越好。这阶段的康复治疗,应着重(1)床边康复护理;(2)良肢位摆放、多鼓励患者更多的患侧卧位;(3)2小时内为患者翻身一次,预防压疮;(4)进行卧位—坐位转换训练,为下阶段站立训练做好准备。

2、早期。早期通常指中风后3个月内,这段时间被誉为中风康复的黄金时间,一旦错过黄金期康复,后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是练习做起和站立,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可帮助患者抬高床头,让患者练习坐起,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并延长时间,尽可能让病人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3、恢复期。恢复期即中风3~6月,这阶段的患者已具备了站立的能力,应开始练习行走。练习之前,患者可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者,在他人搀扶下进行行走,或扶着椅背、拐杖等辅助器具行走。4、后遗症期。6个月后,中风进入后遗症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大体定型,进入康复疗效的缓慢期,但经过相应、合适的康复训练,后遗症仍可进一步改善。这阶段,多数患者已回归家庭进行康复治疗,应在保持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状态下,让患者进行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譬如做一些精细的动作,如拿筷子夹东西、握水杯,捏泥巴等,尽可能让患者主动展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据临床治疗得出结论,中风后的患者,约有95%会有运动功能障碍,偏瘫就是最主要的表现,尤其是四肢。除了上述一系列的常规康复训练措施以外,搭配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所以,偏瘫的康复治疗,除了传统中医理疗、作业治疗外,物理治疗等方法以外,功能电刺激疗法算是一个比较先进,且效果比较受肯定的治疗方法。中风偏瘫的及时、规范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决定着患者能否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现代康复医学也针对这方面的康复治疗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当前的很多治疗手段和康复医疗器械也渐渐走进医院、社区康复机构和患者家庭。

(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 治疗方法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