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带你了解孤独症

来源:科普中国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

不聋,却对声响不闻不问;

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

不哑,却不愿开口说话。

他们就是星星的孩子,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怪异的行为常常让家长苦恼,让同伴不解。他们将自己与外界隔离,不喜欢与人沟通互动,不懂如何融入群体,不敢与人对视,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事物,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事实上,这些星星的孩子就是孤独症孩子,“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简称,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主要特征的发育性障碍性疾病。

孤独症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此来增多人们对孤独症的了解,鼓励人们为孤独症患者送去温暖,支持更多的专家从事相关研究,助力孤独症患者的成长。“孤独症”在1943年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首次提出,世界上第一个孤独症病例出现至今已有近80年,人类对于孤独症的认知、对于自身责任的认识也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自闭症”和“孤独症”一样吗?

“Autism”一词在现实中有“孤独症”和“自闭症”两种译法,导致实践中有误解和混用的现象。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激战正酣之时,中国残联宣文部印发了《关于宣传报道中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有关称谓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我们要用“孤独症”而不用“自闭症”。

中国虽在孤独症研究上起步较晚,但在精神病学研究领域却早已有了孤独症这一术语的记载。

基于对坎纳所描述的孤独症“极端孤独(extreme autistic aloneness)”特征的理解,孤独症这一译名早就成为国内约定俗成的医学术语,被陶国泰、杨晓玲等医道前辈和名家所认可和采用,也为我国政府采纳并见诸于所有中国政府发布的政策和法律文件,并为上世纪90年代医学和专业文献翻译人员所沿用。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感佩先贤,保证术语“孤独症”的地位,恰恰体现了我们传承文化的意识与民族自豪感。

孤独症的病因有哪些呢?

1、脑损伤

包括早产、难产、新生儿脑损伤及脑膜炎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脑部伤害,这些都有可能增加孤独症的发病率。

2、怀孕期间病毒感染

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受到一些病毒的感染,也会影响到腹中的宝宝,增加孤独症发病风险。

3、遗传因素

在对所有孤独症患儿的调查中,有20%的孤独症患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孤独症没有药物治疗,只有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教育干预训练治疗,才能改善孩子的预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孩子的预后。

孤独症发病率是怎样的呢?

美国时间2021年12月2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再次更新孤独症诊断率的筛查数据。根据全美11个筛查网点的统计结果,8岁儿童孤独症诊断率提高了24%, 由2016年(2016年的数据,2020年发布)的1/54, 上升到2018年(2018年的数据,2021年底发布)的1/44,增加了24%。这个百分比是上一次增加率的近3倍( 2016年比2014年增加9.2%)。2014年,美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2.24%,即每45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孤独症。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飙升到2.76%,即每36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孤独症。

而在中国,2013年的调查显示,孤独症发病率为1%。2017年的统计显示,香港成为全球孤独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即每27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孤独症。男女孤独症患病比率约为4:1,中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400万,其中14岁以下患者超过200万,也就是说每68名儿童就有1个孤独症患者。

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儿童?

了解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警示性行为标志:

1、不说:1岁半仍不会说话或语言进展慢;

2、不(少)看:没有目光对视或目光对视短暂;

3、不应:叫其名不答应,我行我素;

4、不(少)指:没有(缺乏)身体语言;

5、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和相关的感知觉异常。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要加深对孤独症的认识,理解体谅孤独症儿童家长所面对的困难,避免因误解而怪责其家长;接纳和尊重孤独症人士,不要歧视或戏弄他们;提供机会让孤独症人士融入社会,促进他们与别人接触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孤独症带来的障碍、社区适应上的困难。让我们携起手,给孤独症患者送去温暖与阳光,共同创造更加和谐而温馨的社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的世界里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