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创新梦想都值得尊重

来源:科普中国

前几天,一位重症科的医生联系到了我们。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一点一点地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发现讲了出来。

他发现,手术后送到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有创监测不好管理。最突出的,就是零点位置容易移动。

由于重症监护室的手术床和普通病床几乎都是一样的,没有了手术中专门用于悬挂有创监测传感器的架子,加上患者可能会随时被移动,因此只能把这个传感器粘贴在患者身上。

然而,这样的操作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经常会有患者的皮肤过敏、破溃等情况。

从麻醉科的角度,虽然多数情况会好意把有创留下来,但其实很担心这个有创能否被管理好。其中,最为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凝掉、拔针后会不会血肿。

尽管有些担心,但仍然希望这么有价值且价格不菲的监测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这个医生想到的办法,是在患者胳膊上的袖带上设计一个贴来解决粘皮肤的问题。

了解到这个重症科医生的创新想法后,我们并没有急于反驳。因为,创新难能可贵!

这里插一句:如果是专利中介公司,当看到有人来申请专利,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哪怕你想设计一个可以撬动地球的撬棍,他们都会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然而,我们不能那样做。即便专利蒙混过关申请下来了,那又有什么用?哪个厂家能去给你生产?

再说了,从最近几年国家专利局不断加大审查力度来看,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申请成功的事。

但是,此时的钱已经进了专利公司的口袋,吐是吐不出来了,只能认栽。

回头再说,对于他的设计,我们反驳的地方在哪里?

主要在于,患者的胳膊不可能始终处于腋中线一个水平。平躺的时候,胳膊是靠近腋后线的。

另外,由于他是重症科医生,见到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平躺的,且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患者全身,他忽略了一点:手术中,患者的胳膊大多数都要束缚在身体两侧。

这个时候还好,尚且有机会和腋中线一个水平。假如说,胳膊外展了呢?这时就很难一个水平!

另外一个问题,动脉有创监测的时候,我们会时不时用肝素水冲洗管路、防止管路堵掉。具体操作:捏一下零点附近的开关。

假如说,这个装置安放在束缚在身体两侧的胳膊上,外科医生的肚子基本上不会给你太多次捏开关的机会。

如果术中不可用,将大大减少其应用领域。应用领域少,就意味着市场需求少。市场需求少,厂家就不赚钱。厂家不赚钱,这样的产品就没有厂家愿意转化生产。结局,白花钱!

当一个满心抱负的人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就跌倒了,他可能就此完全失望,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中国医疗最大的危机!

如果所有人都对创新失去信心,我们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反过来,如果大家都满怀热情投入到创新中来,还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有的人说,发明是专家的事、发明是工程师的事。

以前,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专家以及工程师的阅历、经验以及资源远远高于一线医护人员。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不存在经验或者信息的屏障。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只有每天使用医疗器械的人才能发现该器械的优点和缺点,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我们唯一缺的,可能就是资源。确切地说,是能够为广大一线医护人员服务的资源或者平台。

有的人说,一线医护人员几乎都在为温饱努力,哪有心思创新呀?另外,也没有钱啊!

我们要说的是,并不是所有创新都是天文数字。绝大多数的一二类医疗器械都是大家能够承受得起的。甚至,有的产品上市只需要几万块。

如果产品卖得好,回报可能是数倍的。金钱得到回报的同时,晋级评优、名气完全都不再是问题了。

虽然我们婉转的说了“No”,但是我们也没有让他完全失望。交流中,我们给他的建议是,能否将装置上移到肩峰后面一点。如果是平躺,这个位置与腋中线差不多。关键的是,这个位置麻醉科能够看得到。

麻醉科是循环监测的主力军,麻醉科用起来会有更广阔的市场。从社会价值来说,也能让这个装置为更多的医生服务、也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医学发明创新转化推广平台,为您的创新梦想负责。如果您有好的创意,随时联系我们。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爱思考的人,也请将本文推荐给他。将来的他,一定会非常非常感激你!

关键词: 医护人员 设计一个 这个位置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