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头条!放开前后阳性症状轻重程度为何差别这么大?一个重要因素被忽略!

来源:科普中国

近段时间关于放开以后阳性病例症状远超预期的讨论在网上吵翻了天,许多人甚至一度将愤怒的矛头转向放开本身和专家,不仅质疑全面放开过于仓促,甚至痛斥专家违背科学,特别是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受到了严重的质疑。

钟南山院士


(资料图)

人们都很纳闷,为什么放开前绝大多数是轻症或无症状,放开后大部分都症状很严重呢?

在经过多方调研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有一个重要因素被忽略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要先从新冠检测的阳性和阴性的判断标准说起。

1 阳性和阴性是怎么回事

在前期的防控过程当中,核酸检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旦核酸检测呈阳性,就要被拉去隔离治疗,如果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就被认为是安全的,可以自由活动。

那么这里的阳性和阴性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这里主要是要测定CT值。CT值(Cycle Threshold)也称为“循环数阈值”,可以反映人体内的病毒含量的多少。

在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即使是阳性人员,直接采样得到的病毒含量也是很低的。检测仪器需要把样品的病毒基因进行复制扩增,放大到一定程度才能侦测到病毒。每一轮扩增会使病毒的数量翻倍,也就是1 变2,2变4,4 变8,8变16,以此类推。反复扩增达到可检测含量时的扩增次数就是CT值。

CT值越高,说明要想检测到新冠病毒需要放大的倍数就越大,循环的次数越多,也就说明初始样品的病毒含量越少,传染力越弱,甚至没有传染力。

反之,CT值越低,意味着不用放大太多倍就能检测到病毒,循环次数越少,说明初始样品的病毒浓度越高,传染力越强。

那么,CT值多少算是阴性呢?答案是:各国和各地区没有统一的标准。

加拿大的标准为 CT 值 35,德国的CT值为30,美国和日本的CT值是35。在疫情防控的早期,中国的CT值为40。

了解了这些标准,一个国际旅行人员的疑惑也就解开了,为什么上飞机之前,在美国反复测核酸都是阴性,落地中国后马上变阳了呢?就是因为中美两国对核酸阴性和阳性的标准不一样。

比如,CT值是38,在美国是阴性,在中国就是阳性。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根据上述的标准,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人并不一定不带病毒,只是有可能病毒携带量比较低而已。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从来没有过阳性病例输入历史,新的病例像是凭空产生的,很难追溯到源头了。

2 感染新冠后,身体会经历什么变化?

根据网上公开的相关资料,大体可以把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感期

这个时期一般病毒量很少,会进入到感染者咽喉部的细胞里,用细胞里的原料来合成它的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装成小病毒,然后释放出来感染更多细胞,所以刚开始会觉得嗓子不舒服。

第二阶段:潜伏期

病毒进入人体后复制到一定数量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在症状发作前,都被归为潜伏期。这个潜伏期可能会持续一到数天。

第三阶段:防御期

病毒数量已经很大,免疫系统拉响了警报,大量的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投入战斗,这时候免疫系统还会寻求体温调节中枢的资源,使体温升高,表现为发烧。

第四阶段:相持期

这是症状最重的一个阶段,持续的高温让身体消耗了过多能量,大量乳酸堆积肌肉,头晕乏力全身酸痛症状明显,不得不卧床休息。这时候免疫细胞的战斗达到白热化的状态,巨噬细胞负责吞噬被病毒侵入的细胞,B细胞负责分泌抗体中和病毒,T细胞会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召集更多免疫细胞过来支援,攻防双方进入胶着相持的阶段。

第五阶段:反攻期

免疫细胞逐渐占据上风,病毒数量逐渐减少,体温开始下降,但残余的病毒依旧在喉咙部“垂死挣扎”,咽唾沫嗓子都会像“吞刀片”一样疼。

第六阶段:恢复期

免疫系统取得决定性胜利,大量死亡的细胞和病毒“尸体”堆积在鼻腔和咽喉部位,通过流鼻涕、咳嗽等方式被清除出去。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很多天。

第七阶段:愈后期

核酸或抗原检测已经显示为阴性了,但是身体还是很疲惫,有的洗澡或运动后会出现再次复发的现象,这是因为体内可能还残存有少量的病毒,被免疫系统和抗体所压制,达到了一个暂时的平衡状态;一旦受到外部影响免疫力下降的时候,病毒就会卷土重来,再次发作。

从上面的几个阶段来分析,在放开之前,我国执行的是清零政策,也就是只要检测到阳性人员,就要进行隔离治疗,即使是少数遗漏在外面的病毒携带者引起了传染和传播,环境中总体的病毒量是很低的,这时候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统有比较充足的反应时间来进行对抗,因而表现症状比较轻微,很大比例都是轻症甚至无症状。

3 放开前后的变化

另外一个要说明的问题就是,我国在抗疫早期采取坚决的清零政策一直坚持到绝大多数国民都注射了疫苗、产生了抗体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疫情爆发的最早期,人体内没有抗体,“敌强我弱”,病毒可以轻易地突破免疫系统的防御,破坏肺部机能,致使很多人死亡。有些国家采取群体免疫政策,死亡数百万人,其代价是极其惨重的。

消杀病毒

后来通过严格的消杀、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将环境中病毒的含量降到最低程度,“敌弱我弱”,延缓了疫情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为疫苗的研发和注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待抗体产生后,在严格清零防控政策下,环境病毒含量很低,而人体防御已经加强,“敌弱我强”,这时候偶尔出现一些感染者,少量的病毒在人体内也引不起大的反响,有的是轻症,有很多甚至是无症状就过去了,很多地方出现了一群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看着隔离人员唱歌、跳舞、玩手机的现象,这就是在放开前出现的情况。而钟老和张文宏医生的统计结论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作出的。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确实就是实际表现,因此,他们的统计结果并没有错。

方舱医院

然而,封控放开后,消杀没有了,阳性病例的数量迅速增加,通过呼吸、接触、气溶胶传播等各种方式进入环境的病毒数量大大增加,这时候初次感染者输入的病毒数量大大增加,“敌强我强”,免疫系统承受的攻击压力大大增加,因而反映就会更强烈,很多人表现出了症状,甚至相当难受,这就是与封控放开前不同的地方。

病毒还是那个奥米克戎,毒性也还是那个毒性,只是短时间进入人体的数量大大增加了,所以症状反映会强烈。这一点,不光是普通百姓,有可能有些专家在事前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核酸检测点

这里还可以解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临近封控放开前,为什么那么多人做核酸的时候被传染。那就是因为,核酸检测点是病毒含量积累升高最快的地方。在其他地方大家都戴口罩,释放的病毒很少;核酸采样的时候,都要摘下口罩,这时候阳性患者就会释放一些病毒,在周边环境积累;来的人越多,积累的病毒越多,后面的健康人员被感染的概率就越大。

4 如何应对未来局面

如今放开之后,大量的群众被感染,再想回去封控清零已经不可能了。然而,国外有又报道产生了新的毒株,而之前的疫苗产生的抗体可能对新毒株无效,这该怎么办呢?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想战胜病毒,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尽量降低病毒含量,保持“敌弱我强”的战略优势。

因此,原来封控期间的很多措施还是有效的,人员密集、传播风险大的地方还是要注意经常消杀,少扎堆,勤洗手,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经常用盐水清洗口鼻,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小周边的病毒含量,降低感染风险。

另外就是阳康之后要逐步恢复锻炼,少熬夜,休息好,营养均衡,增加自身抵抗力,一旦感染病毒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抗过去,再次产生有效的抗体。

关键词: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大大增加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