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 | 时欲低柔惊寸心——贝母

来源:科普中国

别名 | 勤母,空草

功效 | 清热润肺

气管炎,东北常见的病,尤其寒冬来临,略不小心着凉,便咳嗽不止。尤其我小的时候,感冒咳嗽算小毛病,基本不去医院,疗病的方法便是偏方。那时,每次咳嗽,母亲都会买回几枚白梨,切碎后放入冰糖,加入贝母蒸熟,每天吃一个,用其清热润肺,不出三天,咳嗽减轻。


(资料图)

白梨蒸贝母对于童年的我而言,那是一个美好的记忆。而我从未把它当做药方,却把它做人间一道美味。童年的山区,孩子没有零食,对于糖,或者甜食就是奢望,为了能够吃到冰糖雪梨贝母,寒冷的天,刻意不戴帽子出去玩耍,大人提醒戴好帽子别感冒,偏偏逆着大人去做,目的简单,就是想让自己感冒,想让自己咳嗽,为了就是吃点平日生活吃不到的甜食或是与甜有关的药,哪怕是止咳糖浆也可。然而,止咳糖浆需要购买,售价虽不高,但对于山里人而言,也是颇高,称得上奢望。这时,母亲只能用民间偏方,既省钱,又治病。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贝母的名字,并有一份渴盼与喜欢在心底。

贝母,百合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鳞茎与花都可入药。它的鳞茎藏于土里,与其他植物根并不相同,它的鳞茎的外形好似聚集的贝子,故名为贝母。

贝母之名的来历还需依靠传说解读。相传清代初期,有一李姓妇女,身染肺痨多年,连孕三胎,分娩后婴儿都没有成活。公婆四处求医方为儿媳治病,遇见巫婆后,巫婆言:“吃我的驯虎桃符,待婴儿出生后,让孩子娘远远避开,方可逢凶化吉。”次年,当李氏生下一男孩时,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偏巧遇上一位白发老夫进山采药,将李氏救回家中,并从山上挖回一种草药的鳞茎,煎汤给她服用,半年多的治疗,李氏的肺痨就痊愈了。带着救自己命的草药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夭折。隔年,李氏又生下一个男孩,胖乎乎很可爱,全家人皆大欢喜。这时,李氏想起自己被绑至深山,孩子背离母亲的辛酸往事,便将自己带回来栽种在园中的药草,取名“贝母”,背与贝谐音。

贝母同时也被列为“中品”之药。原来几千年前,贝母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咸丰年间肺痨之疫尤为惨烈。当时,人发病时,形容枯槁、大肉凹陷,胸中气满、喘息不便,死后还传染家人,乃至灭门。瘟疫到处蔓延,人间恰似地狱。就在这时,一位民间医生发现贝母能抑制瘟疫,而贝母也是治疗肺痨的良药。于是,他采贝母,制成药丸,先给家人服用,见有效果,把药丸发给幸存的人,遇见贝母,幸存的人躲过瘟疫,得到重生与繁荣。

小小的贝母,恰是一颗颗珍珠,为人类解除了多少病痛。如果没有它,恐怕人类的历史将是另一种版本。民间古谚语:“贝母一袋谷一船”,足可见贝母的价值之重。

在历史的长河里,身价不菲的贝母演绎出诸多神奇疗效的故事,是再自然不过得了。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有一商人,经营买卖。一天他左手腕上受了点儿小伤,当时并没有介意。几日后,小伤变成了很大的疮面,胳膊肿得很高,如同小孩子的脸一样,疼痛难忍,脓与血从裂开的疮面不住流淌。商人求医问药,治疗多日不见效果。由于剧痛,他正常起居受到影响,身体变得很衰弱。有时,为了止痛,他求别人在伤口上浇一些白酒来麻醉伤口,趁此疼痛缓解机会勉强吃下一些食物。当麻醉感过后,还是难以忍受的剧痛,商人感觉度日如年。这天,他遇到一位四处行医的郎中。郎中告诉他将草木、金属矿物等药材试着用用,观察疗效。于是他买了各种药材,耐心地一样一样试用。商人试用了数十种药材,仍没有效果。当他试用到贝母时,疮面出现收敛现象,且疮面一点点变小。商人非常高兴,找来芦苇棍儿,插到伤口中排脓。疮面终于结痂,几日后,伤口愈合。

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可见贝母对于疮是有疗效的。

提及贝母,差不多人皆尽知它的止咳疗效,而贝母的产地不同,其名字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贝母全世界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大约有近一百个品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尤以中亚、地中海沿岸和北美洲最多,在我国约有三十余种。长白山区生长的贝母名为平贝母,又名坪贝、平贝,与川贝母、浙贝母同属贝母属,药用上却有差别。

平贝母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重要药材品种之一。平贝母分布在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长白山脚下的敦化市和靖宇县是贝母地理性标志产物,也是东北地区名贵的药用植物。敦化市江源镇马五店村是吉林省无公害的贝母种植基地。因姨妈家住在这里,这个村庄无疑留有着我童年的记忆,贝母的种子同时给姨妈带来了丰厚的福利。就地取材,江源镇成为贝母的加工基地,贝母制成了饮片,畅销国内外。

早春时节,贝母苏醒,因为它的生长期只有两个月,适宜水肥充足而富有腐殖质的山地林下或是溪流两岸生长。它天性怕热,微凉湿润的天气生长惬意。它五月开花,到六月初,正是植物旺盛的生长期,而平贝母却开始枯萎,地下的鳞茎启动了休眠模式,休眠进入八月中下旬又开始萌动,于鳞茎上开始生长子贝,九月中旬时,子贝多多,进入结冰季节,平贝母又进入了休眠,一直等到翌春再返青出苗。

生长的过程短暂,等待却是漫长。平贝母耐得住寂寞,固守着追求,用时间积淀药性,用静候练就佛心,把大自然的精华收纳于内在。待遇见需要它的人,它自会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它唯一的目的便是疗伤。

在长白山区,贝母作为我们生活中一种熟知的植物,药用价值家喻户晓,可是,贝母花却少有人关注。山区温度略低,贝母的花期较晚,季节与五月相逢,正值贝母花优雅地盛开,在上坡上贝母花香飘远,激情燃放。贝母花花瓣呈素雅的紫白色,花朵下垂呈倒挂金钟状,在湛蓝的天空下,如同一个个“小灯笼”“探头探脑”,放眼望去,贝母花星星点点犹如万家灯火,奇异迷人。而人工种植的贝母现蕾后,要及时将花蕾全部摘除,为了不浪费养分,这样,鳞茎生长发育才更明显;如计划留种,可适当疏蕾,且不要全都留下而耽误了生长。贝母除药用价值外,在我们的生活里,因花色丰富,五彩斑斓,也是很美的观赏类植物,深受花草爱好者的喜爱,园林里已经培育了很多观赏类的盆栽品种。

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追溯古方中发现,良药苦口无可厚非,利于病却有针对性。对于贝母,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或慎服。《道德经》中有句话:柔弱胜刚强。肺痨看似可怕,贝母看似柔弱,而它能承载着强劲的筋骨,以柔制刚战胜病魔。

正如张载诗中写道:“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刚强顾我蹉跎甚,时欲低柔惊寸心。”

(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词: 家喻户晓 没有效果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