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讯!什么是去中心化科学?

来源:科普中国

什么是去中心化科学?它会为科学研究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大家好,我是张文卓。

科学研究这个行业长期以来是中心化的。在发表端的中心,就是那些吸血的学术期刊。这些期刊利用科学研究成果需要公开发表论文的需求,建立了一个两头吃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对作者收版面费,另一方面对读者收订阅费,同时要求学术同行无偿审稿。这些中心化的学术期刊如同吸血鬼一样,靠科学家们输血为生,却在“publish or perish”的内卷价值观下,掌握着绝大多数科学家的命运。


(资料图)

在资助端的中心,是中心化的科研基金。自从伽利略时代自然科学真正诞生开始,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研究都不是中心化资助的,都是学者在大学里教书育人同时做的副业。曼哈顿计划是科学研究从非中心化向中心化转变的一个关键事件。“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幅缩短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转化周期。随后这种模式自然地用在了航天工程等领域。

因此二战之后,全世界范围的科学研究经费主要来源都变为了国家主导,主要模式是小型科研项目靠税收支持,大科学工程靠印钱建设。这种中心化的资助模式迫使研究人员必须花很多时间精力申请基金,经过层层评审,获得资助的方式比较低效。并且容易受各种社会活动因素影响,最后导致马太效应的出现,即头部研究者垄断资源,使得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面临生存压力。这就迫使青年科学家将自由探索的最佳年华用于依附学术大佬,或主动开展跟风型科研,以求安全通过各种基金和论文评审,不利于真正的创新。

学术论文发表的去中心化很可能是去中心化科学的第一个突破口。例如计算机科学领域早已出现用会议论文取代传统期刊的先例,极大缩短了论文的发表周期,适用于高速发展的学科。而学术会议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去中心化因素。另一方面,以ArXiv为代表的预印本文库自身也可以升级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通过更多的节点建设区块链。作者不再需要缴纳高额的版面费,而只需要支付很少的系统维护费用,即可以让自己的论文数据永久保存在区块链上。而省下来的论文版面费用可以用来有偿审稿,即以一种智能合约来调动同行评议的积极性。一个灵活的去中心化论文数据库可以引入相应的论文分级制度,即打上未经同行评议,部分同行评议,完全同行评议等标签,对完全同行评议的论文优先推荐,不至于让用户迷失在海量的论文库里无从识别优劣。

科研资助是去中心化科学的最终目标。研究人员可以把研究课题作为一个链上项目发布,使用一种去中心化的“众筹”模式获取科研经费。资助方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可以通过NFR,即非同质化确权的方式来分配。知识产权直接成为数字资产,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众多去中心化节点有偿验证。一个去中心化社区共同资助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也会自动归属到该社区,惠及到每一个用户节点。

当然,去中心化的功能不仅仅是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资助上的创新。一个去中心化项目应该具备很多优势,才能吸引足够的用户,让用户有足够的动力取代传统的中心化科研。这些优势包括通过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更透明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机制,更高效的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更快捷地全球化合作等等。甚至去中心化科学可以允许作者灵活运用AI大模型提升论文可读性,不像传统期刊一样对它完全排斥。

去中心化科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已经存在一些运行中的项目,主要在单项投资量不大的生命科学领域中。2022年国际上先后出现了VitaDAO、OpenLab、LabDAO、BioDAO、deScier、TalentDAO、Sci2Sci等项目或平台。去中心化科学时代正悄然走来。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张文卓

审核:罗会仟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键词: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