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讯!什么是零排放油

来源:科普中国

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136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85%的人口、90%的GDP和88%的碳排放量。一些国家为控制碳排放量纷纷推出征收碳税计划,油气能源消费产业链作为二氧化碳及甲烷气体排放的大户首当其冲,“碳税”的推出倒逼油气行业加快绿色转型并主动降碳。同时也是为了自身可持续发展,全球油气公司近年陆续提出净零排放的目标,把生产与交易“零排放油”作为实现目标的一种新手段。


(资料图)

如何理解“零排放油”

“零排放油”亦称为“碳中和油”,是指在油气开采、处理、运输以及最终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被其他形式的减碳行为完全抵消,进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净零排放。“零排放油”是“碳中和”机制在石油商品上的具体体现,即石油生产商提供石油的同时,提供终端用户使用石油过程中产生的等量二氧化碳排放的收集和封存,“正负”相抵。广义的“零排放油”可以包括“零排放原油”“零排放凝析油”“零排放液化天然气(LNG)”等多种细分类型,迄今为止全球已有多船“零排放液化天然气(LNG)”和至少两船“零排放原油”在全球完成交易。

2021年初,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向印度交付了世界上第一批200万桶的“碳中和原油”,即整个原油生命周期(从原油开采到终端产品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已经被其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项目消化。2021年3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已经向壳牌公司交付了第一批“碳中和液化天然气(LNG)”。同月,澳大利亚能源公司伍德赛德宣布已交易了世界上第一批“碳中和凝析油”。2021年9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向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3家企业颁发了中国首张“碳中和原油”认证书。为抵消来自安哥拉的3万吨原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3家企业通过交易所碳交易平台购买所需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其购买的减排项目主要有江西丰林碳汇造林项目、云南宾川县干塘子并网光伏电站项目等,交易完成后在对应登记簿进行减排量注销操作,实现该批原油的“碳中和”。

石油实现零排放的路径

目前,“零排放油”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进行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以及购买碳市场减排产品。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一般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排放源中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地下封存和利用的过程。通过该类项目建设能够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目前,全球范围内总计有56个商业运营的碳捕集、封存项目。另外,各国已公布了84个商业化开发项目计划,其中63个位于欧洲和北美地区。碳捕集、封存模式已经逐渐从大型、独立的减排设备转变为共享、共建储存基础设施的二氧化碳工业中心。中国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目前整体处于工业示范阶段,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后期加快部署奠定了基础,在运或规划中的CCUS项目不断增多。

CCUS技术类型示意图

此外,购买碳市场减排产品是实现“零排放油”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我国主要是通过购买并注销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交易体系是指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所进行的市场交易体系。作为一种政策性市场,碳交易市场体系能够在特定范围内合理分配减排资源。至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尝试运行碳交易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欧盟、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碳交易体系。欧盟碳市场是目前全球最为成熟的市场之一,2022年2月欧盟碳市场碳价每吨最高突破95欧元,较去年翻了两倍以上。2021年7月16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按照碳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即为核证自愿减排量。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非控排企业通过可再生能源(风能、光伏、生物质等)、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碳汇的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碳交易市场体系

无论是“零排放原油”“零排放凝析油”还是“零排放液化天然气(LNG)”,对于石油生产商来说在完成碳排放中和的过程中都会增加额外的成本,而相应的溢价将分摊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终端消费者。据澳大利亚能源公司Origin Energy测算,一船标准LNG从生产运输至销售使用,整体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30.4万吨,如果按照每吨10~20美元的碳价水平,因“碳中和”要求而导致的“绿色溢价”可能达到每百万英热单位0.8~1.7美元,较原始价格有一定提高。标普全球则认为,“零排放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可能将比传统的液化天然气高出17%~37%。从短期来看,成本的升高很可能削弱“零排放液化天然气”在能源系统中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推广“零排放液化天然气”,销售方需要提高公众的“碳中和”意识,并说服终端消费者为其“买单”。从长期来看,在全球油气消费替代需要一个缓慢周期的前提下,天然气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是全球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消费企业在付出一定的“溢价”后能够降低其后续的碳排放压力,一定程度上刺激对“零排放油”的消费需求。

此外,目前已交付的“零排放油”中油气企业均会采用第三方碳排放核算机构提供的数据,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排放量目前还没有获得业界公认的计量、报告、验证方法。同时,全球各国针对碳排放的相关法规以及市场定价均有不同,这可能导致各国“零排放油”定价有所不同,给全球“零排放油”的贸易带来一定困难。

结语

“零排放油”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对于中国当前仍严重依赖油气能源消费的现状下,为从化石能源逐渐转换到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增加了缓冲和新的选择路径。“挑战”则体现在我国相关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市场建设方面,相比于欧美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在负碳技术、相关新材料和碳市场机制体制创新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者: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孟凡洋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