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丨评分 9.3!可能今年最好看的国产纪录片

来源:科普中国

中华白海豚,一种位于海洋食物链顶端的哺乳动物,生活在我国沿海海深10米左右的浅海,是全球少有的只在浅海生活的鲸豚


(资料图片)

每年农历三月,是渔民开始祭拜妈祖的时候,也是白海豚开始活跃的时候。据说白海豚能对付鲨鱼,有白海豚镇守的海湾,会非常安全,因此,它们还被认为是妈祖的化身,叫做“妈祖鱼”

**这天,渔民在海上发现了一条白海豚的尸体。**发现时,这只白海豚的尾巴已经没有了,切口非常整齐,工作人员推测可能是螺旋桨打断的。

当打开它的腹腔时,现场所有人都呆住了,因为这只白海豚的肚子里,还有一只尚未发育完全的小海豚。小海豚身体弯曲着,保持着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眼睛闭着,就好像睡着了一样。它还有三四个月就可以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但却再也见不到这个世界了。

这个令人难过的一幕,出自B站纪录片《众神之地》,豆瓣评分9.3,被无数网友称为:“今年最好的国产纪录片”。

总导演曾海若,配音刘琮。

喜欢纪录片的朋友对这两个名字肯定不陌生,另一部同样可以“封神”的纪录片《第三极》,也出自曾海若之手。

而刘琮,则可以说是“纪录片专业户”,配音过《王朝》、《大猫:终极猎食者》、《蔚蓝之境》……光是视听阵容,就是一场从眼睛到耳朵的极致享受。

众神之地,何为“众神”?

导演组是这样定义的:大自然中,每个物种都有它们的一席之地。这些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是这块土地最精妙的设计。

它们曾经是文明的图腾,也是人类和大自然沟通的桥梁。它们的呼吸和心跳,传递着天地神奇的信息。

纪录片选择了历史上被奉为“神兽”的藏地野牦牛、中华白海豚、亚洲象、东北虎作为故事的主角,讲述了人与自然的碰撞中,不同野生动物当下的命运

一、博弈

相传当世界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冈仁波齐,便有了第一头牦牛。

藏族先民在刚刚登陆高原之时因无法立足求助于山神,山神将野牦牛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下山帮助藏民,驮重物、贡献自己的毛和奶,成为现在的“家牦牛”,另一部分继续留在山上,保持着远古以来的生存习惯,仍是“野牦牛”。

“家牦牛”与“野牦牛”,构成了牧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两环。

长久的繁衍,令“家牦牛”的体型、抗病能力都退化严重,无法适应高原严寒的冬天,牧民迫切需要找到改良种群基因的方法。

他们遇到了两只性格迥异的野牦牛——“断角”和“昆仑”。

“断角”是一只17岁的老年野牦牛,性情温和,是牧场主人江才的“朋友”和“入赘女婿”。

每到交配时节,“断角”就会熟练地跳到江才的牧场,与家养母牦牛交配。野牦牛和家牦牛交配后,混血的一代牦牛价格会翻倍,“能卖到两万到三万元”,为江才增加了不少收入。

相比于江才,智达就不那么幸运了,因为他遇到的是正当壮年的“昆仑”。

“昆仑”有着远胜于家牦牛的庞大的身躯、健硕的肌肉和坚硬的牛角,无论是家牦牛群还是主人智达,都无法招架。

于是,“昆仑”掌管了牦牛群。

它与家养母牦牛交配,还试图把整个牦牛群带回野外。到了第二年,虽然“昆仑”没有出现,但又来了两头新的野牦牛。

智达没办法,只得组织起队伍,用石头向野牦牛们发起冲击,野牦牛逃上了半山坡。

在人们以为这场对峙终于结束,重新开始买卖交易的时候,变故再次发生。一头被套上绳子的混血小牦牛像是突然觉醒了体内野性的基因,拼命挣扎。一直在不远处观察的“昆仑”也气势汹汹地冲下来山来,似乎想要营救。

但不知为何,昆仑最终却在与小牛相隔百米的地方突然停下脚步,退却并离开了。小牛也最终撞死在了运输卡车上

最近几年,随着大量放牧,人和野牦牛的距离越来越近,问题也随之而来。

野牦牛虽然能帮助牧民改善家牦牛的基因,但往往会带走一些家牦牛,而家牦牛的基因又将会影响野牦牛基因的纯度,家牦牛的疾病还会对野牦牛种群造成难以抵抗的打击。

这场博弈未来的结局究竟会如何,没有人知道。

二、死亡

不仅仅是牦牛,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都面临着生存空间被人类挤压、破坏的问题,这种影响,对于大型野生动物,更为致命。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2020年有15头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纳勐养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突然离开居住地,一路向北的故事。

《众神之地》用镜头记录下了另一个类似的象群——“中国最危险象群”的命运。

象群有十几头大象,首领“苏托多”(傣语“完美之象”),当地人也叫它“武则天”,老大“阿提基多(傣语“国王”)、除此之外,还有老二、老三、老四……。

其中老大、老二、老三三头成年公象是同一辈分,新出生的小象都是老大的后代。

2007年,这群大象同样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勐养子保护区出走,渡过澜沧江,辗转迁徙,新的水电大坝和高速公路切断了回家的路,它们和其他家族彻底失去了联系

被困多年,无法见到别的象群,即将成年的公象无法找到配偶。如何繁衍,成了它们最大的问题

当发情期到来,决斗一触即发。

刚刚成年的“老四”向前来挑衅的“老二”发起挑战,可惜它还是太过于年轻,没有足够的力量战胜前辈。“老四”不断后退,发出叫声向自己的父亲,也是象群现在的“老大”求救。

谁也没想到,“老大”看着这一幕,转身离开了。

“这几乎是一个违背动物世界规则的决定”。

在自然界中,很少有雄象会主动放弃对象群的控制权,人们猜测:“也许,它为了家族能健康延续下去”。

可即使“老大”做出了这个决定,象群依然没有未来。

因为“老大”还在,母象们拒绝屈从于“名不正言不顺”的“老二”,象群就此四分五裂,此后再也没有小象出生。

同样看不到出路的还有中华白海豚。

很多人惊叹于一群白海豚围成圈,追逐着人类渔船的壮观场面,却不知道这其实是因为近海白海豚能够捕食到的食物越来越少,它们才不得不冒险接近渔船。

伴行在渔船附近的中华白海豚

然而,靠近渔船,意味着缠绕的渔网、锋利的螺旋桨等无数“要命的危险”。

同时,近海修桥、挖砂、填海等人类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以及轮船发动机的声音,也严重干扰着白海豚的声呐探测系统,让它们误入内陆。

搁浅的中华白海豚

而对于白海豚的救助,成功的寥寥无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这种“海洋中的精灵”还知之甚少。

为什么白海豚体色会随着年龄从灰黑变白?

为什么有些白海豚会固定一起出现?

白海豚发出的不同声音,代表着什么含义?

……

但这些,还能够有机会知道吗?

中华白海豚标本

三、希望?

幸好,关于“如何与野生动物共存”的答卷,我们也不总是“0分”。

在20世纪最后一个虎年,因为人类的砍伐以及战乱,中国境内几乎被认定没有能够繁育的东北虎种群。

为了重现“诸山皆有虎”的盛况,村民、森林巡护员、科研工作者们共同努力,一点一滴地努力恢复着适合东北虎的生境。

先是红松林,它维系着这片土地的命脉,负责提供居所和食物:

再是花栗鼠、林蛙、长尾林鸮等这片森林的“原住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见:

到了深秋,人们收取山货的时候,也不再只是无尽的索取,他们把一部分冬青留下来,作为动物们过冬的食物。

当整座森林的生态链逐渐恢复健康,终于,在21世纪第一个虎年,一只名为“十月”的雌虎出现在研究团队的视线里。

“雌虎定居,真正意味着老虎会有未来。

12年,东北虎归来。

不同于BBC纪录片常常只用镜头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的形式,《众神之地》里“人”的色彩十分鲜明。

在导演曾海若看来:

观察这些动物,其实是看待人类当下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部自然类纪录片,《众神之地》没有想要批判人类活动,也不是喊口号式地要求大家保护环境。

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

“我们想要解决矛盾,和野生动物、和自然共处,就得了解它们,要知道它们是谁、在想什么、在干什么。”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野生动物 西双版纳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