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岁开始就有东西逐渐在血管里沉积了!

来源:科普中国

2022年1月《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心脏病学)发表重磅综述,指出儿童期暴露于心血管危险因素,易在成年时形成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表型,提高心血管疾病相关事件的发生风险。

其实,人在刚出生时动脉内壁光滑而富有弹性,不过,这并不代表年轻血管就可以一直光滑如初。一般来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实际上从儿童时代就开始。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2017年在一场活动中谈到,“通过对一些儿童的尸检,我们发现人从七八岁开始,就有东西逐渐在血管里沉积了,最初只是形成脂质条纹。”

不过,“我们的心脏很强大,平时只需要用到25%就足够供血了,所以往往到血管狭窄到了75%以上,才可能会影响心肌供血。”汪芳在2020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说。

1. 营养过剩

十多岁的孩子吃得太油,再加上摄入过多高脂、高糖的零食,糖分、油脂吸收过多,会导致血管里的脂质越来越多,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等的含量。这些物质会在附着沉积在血管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 运动太少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代谢废物。不热爱运动的孩子,不仅血液循环慢,也容易在身体中囤积更多的脂肪,容易增加血管中的脂肪条纹。

3. 过度肥胖

2019年《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而动脉僵硬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明显的信号,会增加心梗、中风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成年后,不良习惯加速血管堵塞!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一些不良习惯使得一些人年轻时,胆固醇就开始沉着在血管壁上。到了动脉粥样硬化快速发展期,血管壁上沉积的垃圾越来越多,就好像包饺子,馅儿越来越大,皮越来越薄,血管腔被挤压狭窄到70%的时候才会出现临床中的症状。

汪芳教授也在2017年的一场科普活动中谈到,一般女性55岁、男性45岁以后,身体的衰老开始真正来临,血管斑块沉积的速度也会加快,血管壁随之也会越来越厚。

如果再熬夜、不休息,靠吸烟来提神或是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体内的交感兴奋,使心率血压升高,使斑块出现破裂,促使血栓形成,快速封堵血管,出现严重的致残致死后果。

1. 长期压力大

现在的中青年太繁忙、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的工作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进宇2016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高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经常熬夜时,人体生物钟可能会被打乱,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和血糖升高,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2. 长期熬夜

2019年2月《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他们用小鼠做了实验,结果发现,与其他小鼠相比,睡眠不足的小鼠动脉斑块逐渐变大,血管中某些炎症细胞(如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是正常小鼠的两倍。

3. 长期吸烟

经常抽烟的人群,抽烟导致血管壁的损害,给了胆固醇沉积的温床,加速斑块的产生。

4. 长期久坐

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强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5. 慢病、肥胖

高血压人、糖尿病或者血糖异常的人群,以及肥胖的人群,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

这些行为有助于改善血管硬化!

1. 改善生活习惯

谈及颈动脉斑块,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即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

比如,管住嘴方面,可以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主食摄入,增加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摄入。

2. 把慢病控制好

其次,郭艺芳教授谈到,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还要积极合理地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

3. 一定要坚持运动

《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提到,实验证明,运动可以阻止斑块生长,并且诱导冠状动脉管壁狭窄程度得到逆转。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也指出,对于老年患者,低中强度身体活动12周,对血管弹性改善作用明显,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还有助于降低收缩压。

建议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5次,每次运动心率为170减去年龄,得出的数值则为最高运动心率,不要超过即可。一般来说,运动后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为宜。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主任医师 血液循环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