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停用知网风波”引关注,知网怎样“网住”知识人?
||||
撰文/李鹏 图文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李云凤
采访专家
罗仲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梅剑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
张华东(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该邮件指责“中国知网”(以下简称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内容为停用知网的邮件在网上流传(图片来源:央视截屏)
4月17日,该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媒体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而事件的另一当事方知网方面则表示,停用的消息不属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截图(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对中科院停用知网数据库一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发文称,呼吁开放科学,包括:更加开放、透明、协作和包容的科学实践,与更易获得、可核查且接受审查和批判的科学知识。由此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使用开放许可更广泛地共享他们的著作、数据、软件,乃至硬件,进而促进科学合作,推动科学发展。
不管停用消息是否属实,知网因使用费用过高、频繁涨价引起社会热议。近年来,知网就多次因频繁涨价遭到高校抵制,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
去年12月,年近九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侵权,获赔70万元一事,曾把知网送上了网络热搜。
当众人期待知网在反思中予以整改措施的时候,等到的结果除了知网对赵德馨的道歉外,还有下架了他的所有论文。之后虽然在外界的口诛笔伐之下,知网下调了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但是对于整改措施,知网却是只字不提。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而现在,知网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家提供公共服务功能的企业,知网这次能否将这场风波“大事化小”,继续“借鸡生蛋”的生意?知网的游戏规则是什么?问题该如何破局呢?
◉ ◉ ◉
“借鸡生蛋”的游戏规则
4月18日,赵德馨教授再度发声:“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
此前,赵德馨教授因百余篇论文被擅自收录起诉知网,全部胜诉,共获赔70多万元,同时,其论文也被全部下架处理了。距此事件已经过去4个多月,赵德馨教授被下架的100多篇论文在知网上仍然查不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侵权(图片来源:央视截屏)
近年来知网曾多次陷入舆论风暴,也成为千万知识人心中的痛楚,大家离不开知网,甚至自己的论文也只有上传知网以后才能被算作成果。
天眼查资料显示,知网全称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成立日期为1997年12月11日,实缴资本3000万人民币。
根据知网官网资料,1999年3月,以全面打通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各环节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国各行业知识创新、学习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总目标,公司法定代表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执行社长王明亮提出建设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CNKI)。
作为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建立并由同方股份控股的企业,知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论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全球最大的中文学术资源库和学术工具平台。
但近年来,这一本应是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和学术交流公共资源的平台,却屡遭舆论质疑。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知网主营业务收入近11.7亿元,毛利率达53.9%,这个百分比高于最赚钱的苹果公司。
记者调查发现,知网的运作方式其实就是“借鸡生蛋”。在未明确获得作者本人授权的背景下,免费或低价收录作者的文章,然后在网络上反复传播,收取使用者的费用,从而获得暴利。
▲知网的运作方式其实就是“借鸡生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也是知网受害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他统计自己有100多篇文章在没有经过本人授权的情况下,被知网收录,放在知网平台上售卖获利。“他们的做法在学术界已经是众人皆知,我们有苦难言!”罗仲伟说。
对众多科研人员和学者而言,甚至在知网上下载自己的论文,也需要缴费,而这是成千上万的知识人时常都在遭遇的问题。这种“霸道”的做法,一直延续到2019年。在外界的声讨之下,知网才开通作者服务平台,这意味着知网此前在知识共享方面的获利一直都是“只进不出”。
对于知网收录行为,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华东认为,《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因此,知网无论从高校院所取得作品,或者从期刊杂志等媒介取得作品,其仅仅是被让渡了部分的著作权财产权,知网都不是作品的最终作者。
作者稿件被学术期刊录用出版,期刊杂志社再将文章授权给知网,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学术期刊、知网平台都是利益相关方。由于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作为平台的知网赚了大头,内容生产者实际上变成了近乎免费的“打工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知网收录他人作品的行为,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像贪食蛇一样,无限攫取私利。”张华东表示。
而在销售方面,知网的商业模式之一是要求各高校和学术期刊及各大平台同意知网提供的格式合同乃至不平等的约定,然后免费使用所有收录的作品,之后再收取用户的使用费。
罗仲伟表示,知网的运作和盈利模式,是建立在知网所形成的不平等地位上的,因此一直遭到很多质疑。
◉ ◉ ◉
知网搭建的网
知网集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于一身,一边利用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属性,获取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和支持,以及版权资源;另一边,知网也在通过提供市场化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让学界很多人诟病的是,知网混淆了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边界,使其公共服务也成了赚取利润的“棋子”。
一方面,知网的权威建立在学者们的汗水之上,知网赖以生存的版权资源,正是中国学术界无数学者辛勤付出的结晶;另一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却被占有,知网“店大欺客”,在学术电子出版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有人质疑,一些由政府或公益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凭啥成了知网赚钱的工具?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梅剑华表示,和娱乐产品以及其他文化产品不一样的是,学术产品是人类追求真理产生的知识产品,它具有很大的公共利益属性,本身就应该公开并让全社会受益。所以知网这样的数据库平台,它承担的功能就不仅仅是一个盈利机构,甚至也不仅是个公益机构,它应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都需要的重要公共数据平台。它需要借助社会和商业的力量做好平台,同时也需要维持平台本身的正义性,即以广大科研人员和学者的学术需求为首要导向,在为其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获取自身合理有度的收益。但在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中,过度商业化已经让知网的服务严重偏离了公益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年来,因为版权方面的纠纷,知网吃了不少官司。天眼查的法律诉讼显示,知网所属公司共涉及1500多条诉讼,其中因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纠纷超过1100条。但是在高额的利润面前,知网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
当知网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以后,因为缺乏竞争性的机制,就变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进而垄断了我国整个电子出版的期刊市场,不给发表文章的作者支付相应的稿费也变成了习惯。
一位曾经在知网法务部的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期刊也做数字化出版,作者在投稿的时候肯定会看到期刊的官网里写的投稿须知。稿件被录用后,作者跟编辑部签版权协议,(协议)授权编辑部把文章上传到知网等数据库。
根据记者调查,通过与达成合作的期刊、杂志授权,知网将大量论文收入自己的数据库。但是,这些论文的作者只授权期刊、杂志上发表,并不涉及像知网等第三方平台的信息传播授权,知网如果收录和传播作者的论文,依旧需要得到论文作者的许可。
事实上,不仅与知网合作的期刊没有通知作者本人,知网也不会主动通知论文作者。很多时候,即使是与知网没有合作的期刊、杂志等媒介平台上发表的论文,只要被知网看上,也都被收录并进行用来获利,而论文作者本人却丝毫不知情。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截至2021年12月16日,与知网相关的裁判文书近1500份,超九成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相关案件。其中,有124项裁判文书明确知网方面有赔偿金额(图片来源:企查查)
这些年,知网利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相关服务频繁涨价。其收费不光众多个人大呼受不了,作为知网使用大户的一些高校也在吐槽“涨价离谱”。2016年1月7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发表声明称,2000年以来,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但涨价背后,期刊、论文作者等知识生产者却很难从知网分一杯羹。
信息搜索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停用原因均为知网涨价过高,无法和学校达成使用协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16年3月,北京大学官网上贴出因中国知网涨价而停用的通知,引发了对知网垄断的质疑。不少业界人士指出,知网之所以能够毫无顾忌地涨价,最关键的是在市场上掌握话语权。
知网的涨价让许多订购其服务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叫苦不迭。但是他们却对知网的涨价毫无反抗之力。虽然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知网采取过抵制动作,但结果都以客观需要而向知网妥协告终。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2016年怒批并停用知网,但在不到1个月后,又不得不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知网数据。
◉ ◉ ◉
学术数据库的公益属性亟待回归
“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因此学术资源平台也应该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在这个思路下,政府可以对知网的价格有所指导或规范。”罗仲伟认为。
张华东表示,知识的传播、共享是我们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础,关涉国家发展命脉。知网的服务和商品具有强烈的社会公共属性,它做的不是普通的商品或一次性消费品。学术文献是汇集了人类智力成果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经营者凭借市场势力实施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比一般商品市场领域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造成的危害更大、影响更远。
梅剑华表示,知网这种学术数据库平台的存在对我国学术界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知网的存在,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传播机制可能要比现在滞后很多。当前知网最需要的是反思和整改,它的运作模式必须进行一些完善和调整,同时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也需要对知网的公益属性予以明确和规范,而后要求其予以调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虽然国外完全商业化的学术数据库依旧很多,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非议。譬如世界学术期刊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甚至还遭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等世界著名高校以及全球众多顶尖科学家的抵制。
“中国的学术数据库建设本来就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不能走他们存在问题和非议的老路。”梅剑华强调。但是他也表示,如果知网被完全定位为基于公共利益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工程,就必须要有政府财政的支持才能存活下来,如果财政不支持或者支持的力度不大,它就需要依赖商业利润获得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是必须要予以考虑的。
在当前的情况下,学术界与知网需要博弈,国家有关管理方可以参与其中,形成一个比较公平的协议,既能够保障知网盈利,同时又可以保证让各个使用者受益。
不过梅剑华也表示,学术论文的作者们也不能完全按照商业支撑的逻辑要求自己的利益。对学术数据库平台而言,如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支出太多,平台自身可能都维持不了生存。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宋河发认为,知网是财政支持的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学术传播平台,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实现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可以借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等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做法,通过知识产权信托方式由该平台收取知识产权收入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而将大部分收益向知识产权权利人倾斜,在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广大知识产权权利人上实现多赢。
“知网发展到今天对中国学术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在发展的过程中性质是比较模糊的,它按照企业化运作,但是却承担着国家知识领域公共基础设施的功能,这个平台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明确它究竟是一般性的企业还是公共服务机构,这需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介入界定,如果它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其发展就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罗仲伟表示。
◉ ◉ ◉
免费或者低价服务成新趋势
梅剑华透露,其实现在在国外也存在一些完全开放的学术资源数据库,譬如他们经常会用的俄罗斯的一个数据库就是完全免费的,即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研究人员都在用的一个科学中心网站—Sci-Hub。
Sci-Hub网站由俄罗斯神经学家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Alexandra Elbakyan)创建,她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非法的形式收集了超过5000万份的学术论文,绝大部分都没有获得版权。埃尔巴克彦的说法是,“作为一个虔诚的盗版者,我认为论文版权应该废除”。埃尔巴克彦被称作学术界的侠盗罗宾汉,她的所作所为激怒了爱思唯尔等多家著名学术出版商,Sci-Hub甚至还被多次起诉甚至是关停过。但是这个数据库依旧存活了下来,并且备受学术圈子的欢迎。
“他们就相信一条,学术是天下之公器,是自由的,研究成果只要发布了,就想办法放在库里面,并且公开免费。”梅剑华表示,其实学术资源免费开放服务这些年已经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潮流,他希望我国已经公开发表的庞大学术资源,也能够免费开放,并且可以让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们自由免费使用。
“像知网这样的,是不是也能够给上知网的学者开通免费账户?”梅剑华说。
但是完全免费服务以后,也会降低机构的服务购买欲望,提供基本数据平台的企业或者其他服务机构又该怎么办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推动学术资源共享免费,欧洲已经在开展联合行动。2018年,欧洲研究委员会联合10余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研究机构发起“S计划”,呼吁由政府或公益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可以由纳税人免费获取。
目前,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领域,我国也均有论文的开放获取平台,但是数据容量很小,现在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术界的需要。为了兼顾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有学者建议我国可以考虑将数据库分为国家数据库(免费)和商业数据库(收费)来分类进行管理。
未来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知网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呢?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推荐
精彩放送
-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科普云
-
人类液体研究手册
科普云
-
全息调频轻量护目眼镜的科学原理
科普云
-
运营了17年!QQ堂正式停运:又一款腾讯老游戏走向生命终点
4月20日,根据《QQ堂》发布的停运公告,《QQ堂》在今天停止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这款运营了17年的经典腾...
-
今日谷雨丨暮春将尽,初夏即至
科普云
-
终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恢复生产:此前产量损失4.8万辆
4月20日消息,受上海疫情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自3月28日以来就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积极配合政府...
-
果蔬清洗机,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科普云
-
今日谷雨 | 时至暮春,共赴夏日
科普云
-
量子密钥:真 · 杀死伊芙
科普云
-
自拍赶超安卓?iPhone 14再曝光:升级自动对焦、大光圈
4月20日,据MacRumors报道,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推文中表示,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四款iPhone14系...
-
这才是真环保!苹果产品可再生材料使用率创新高:友商会跟进吗?
4月20日消息,苹果官方宣布,公司所有产品对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率再创新高,达到20%。其中,可再生钨、稀...
-
八周年礼物!352科技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近期,北京市三五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可以说是在八周年之...
-
国内手机市场洗牌?Hi nova 9 SE将成为年轻人新选择
一度飞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如今正面临着因市场销量疲软,导致“内卷”爆发的现状。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
-
Hi nova 9 SE登场!1亿像素加持,2499元起
大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在如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其实还有一些新品牌实现“异军突起”...
-
最低89元!魅族发布多款新品:手机壳、无线充集体亮相
4月19日,魅族春日新品观影会以线上形式召开,发布了一波PANDAER新品。简单说明下,PANDAER是魅族旗下的...
-
比Switch便宜!复古创意掌机发货:体积超小巧,有独占游戏
近日,创意掌机“Playdate”终于开始发货,不少订购了该产品的小伙伴表示已经收到货。Playdate制造商Pan...
-
任天堂成最大赢家?三星宝可梦联名款折叠屏发布:小礼品太用心了
4月19日消息,三星韩国官网悄悄上线了GalaxyZFlip3宝可梦联名款,将于4月24日在韩国官网在线商城独家销...
-
国内大厂何时跟进?日本知名企业推行一周三休制度:只上4天班
4月19日消息,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松下控股执行董事长三岛茂树在线上发布会上宣布,本年度内将试验引进“...
-
比装监控还刺激!某公司要求员工下班发手机电量截图:防止摸鱼
近日,武汉一位网友发帖吐槽,称公司领导发布群公告要求员工下班前将手机电量消耗截图私发检查,目的就...
-
神舟轨道舱“变形记”
科普云
-
你有多了解人体?
科普云
-
微软宣布:Windows11和Android11将进一步整合
对于微软来说,继续发展Windows 11的同时,还要加强这个系统与安卓的联动。在一份新的职位列表中,微软...
-
iPhone14系列图纸曝光:4800万像素+微缝+挖孔屏?
按照供应链上的一些消息,目前iPhone 14系列的设计已经基本定型,至少在外观方面已经几乎不会有太大变...
-
稳定踝关节,需要这几步
科普云
-
一起护唇,跟唇炎说“拜拜”!
科普云
-
荣盛发展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45亿至60亿
荣盛发展4月18日晚间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大幅下修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全年归属于上...
-
国内第一!比亚迪第一季度利润暴涨三倍:新能源汽车卖得太好了
4月19日消息,比亚迪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显示在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比亚迪归属上...
-
这可比带味道的电视有用多了!日本人又搞出奇葩筷子:可增强咸味
4月19日,据路透社报道,日本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能够增强咸味的电子筷子,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减少饮食中钠...
-
究极炒冷饭?任天堂新模拟器曝光:Switch也能玩GB老游戏
4月19日,据Neowin报道,有传言称,任天堂将把GameBoy游戏纳入其NintendoSwitchOnline订阅中。SwitchOnline目录
-
再也不怕买贵了!淘宝上线“价保中心”:保价期内可以申请补差价
4月19日消息,淘宝正式上线“价保中心”功能,你购买的商品如果支持价保服务,在保价期内降价即可申请退...
-
华为、小米、OPPO、vivo,谁才是“元宇宙”的入口王座?
在手机之外,华为、小米、OPPO、vivo即将再度打响一场可能持续数十年的大战——争夺元宇宙时代的入口设...
-
得知患病后睡不着,我该怎么办?
科普云
-
疫情影响下的冷柜市场:短期需求大幅上升,仍未走出颓势
受疫情影响,用户居家对食材囤积量要求较高,进而刺激了冰箱、冷柜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4月中上旬,线上...
-
宫颈癌术后的难言之隐
科普云
-
骨传导耳机那么贵,只能听个响?
科普云
-
你以为8G冲浪有网就够了?
科普云
-
科大讯飞申请新专利:车辆的安全监控方法和系统
4月15日,科大讯飞申请了一种全新专利,其名为车辆的安全监控方法和系统以及车辆,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
-
交车更快了?特斯拉上海工厂马上复工:将闭环奋战至“五一”
4月18日,据多位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最快可能在今日下午稍微晚些的时候恢复生产。在此之前,特...
-
无缘USB-C!苹果iPhone 14仍是L口:但传输更快
4月18日,据idropnews报道,iPhone14系列机型上使用10年前的Lightning接口,后续也没有使用USB-C的计划...
-
特斯拉不跟进?宁德时代换电服务正式启动:月租最低399元/块
4月18日消息,宁德时代官微宣布,EVOGO换电服务在厦门正式启动,首批启动的4座快换站分别位于厦门思明区...
-
吃辣条的快乐又少了几分!卫龙麻辣王子宣布涨价:成本变高了?
近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多家辣条头部企业宣布涨价,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卫龙、麻辣王子等,4月15日...
-
颜值获得认可!钉钉F2视频会议一体机获iF设计奖:有颜又有料
近日,有着工业设计领域“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设计奖正式公布了2022年全球获奖作品,其中钉钉F2视频会...
-
学习苹果搞环保?特斯拉随车充不再免费送:马斯克的解释遭人吐槽
4月18日消息,外媒Electrek报道称,特斯拉计划未来购车不再随车免费赠送移动充电线,而是转为单独出售,...
-
青贮饲料制作与利用技术规范
科普云
-
给iPhone 14让路?苹果一代神机将停产:清仓价格很香
4月18日消息,LeaksApplePro的一份报告显示,苹果在9月份发布iPhone14系列机型后,可能会正式停产iPhone...
-
5元不到的椰云拿铁买不到了?瑞幸:bug外卖暂停,将考虑补偿
4月18日,有大量网友表示,饿了么外卖平台上的瑞幸椰云套餐价格只要不到5元,趁早薅了一波羊毛,因此,...
-
群联电子CEO潘健成:因污染影响闪存供应即将涨价10%
SSD主控大厂群联电子的CEO潘健成透露,由于铠侠、西部数据工厂污染事件影响了闪存的供应,SSD即将涨价,...
-
CignalAI:2021年数通光器件收入增长27%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Cignal AI发布最新报告称,云计算厂商用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扩张的资本支出推动了数...
-
Gartner:2021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5950亿美元
根据 Gartner 公司公布的最新结果,2021 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为 5950 亿美元,比 2020 年增长了...
-
光迅科技2021年营收64.86亿元,扣非净利润仅4.7亿
国内光器件龙头光迅科技昨日晚间发布了2021年年报。报告显示,2021年实现营收64 86亿元,同比增长7 28...
-
三年来首次!三星电子2021年半导体供应商收入排名公布
三星电子在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2021年半导体供应商收入排名中,三年来首次超过英特尔。同时,在供应链...
-
ICInsights:今年全球芯片出货量将达1980年44倍
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发布最新报告称,2021年全球芯片出货3918亿套,同比增长21 6%。预计2022年出...
-
只有这五种口罩,能防疫!
科普云
-
9小时返回地球,神十三咋这么快?
科普云
-
各位游客请注意,下一站肺叶!
科普云
创投更多》
-
光迅科技2021年营收64.86亿元,扣非净利润仅4.7亿
国内光器件龙头光迅科技昨日晚间发布了2...
-
光迅科技2021年营收64.86亿元,扣非净利润仅4.7亿
国内光器件龙头光迅科技昨日晚间发布了2...
-
ICInsights:今年全球芯片出货量将达1980年44倍
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发布最新报告...
-
上市公司遭大比例弃购,承销商成“大股东”,科创板还有跟投政策
有上市公司遭大比例弃购,直接导致承销...
-
海淀区完成五个商圈改造升级,将引入山姆会员店、万象汇
海淀区似乎要在北京商圈中打一场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