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门:一起观赏! 来自冰川世纪的“中国鸽子花”

来源:科普中国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孕育出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地区的古老孑遗物种,珙桐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珙桐——植物界的“活化石”


(资料图片)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由于温度急剧下降,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珙桐相继灭绝,仅在受冰川活动影响较小的中国西南地区存活下来,成为了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

珙桐号称植物界的“活化石”、“绿色熊猫”、“林海中的珍珠”,被列入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之中,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开花的珙桐植株(图片来源:wikipedia-Rasbak)

在自然条件下,珙桐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长江流域温润亚热带山地, 常混生在海拔1250~2200米的湿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多呈间断性零星或小块状分布。

现在在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湖南张家界和天平山以及云南省西北部,可以看到零星或小片的天然林木。

不过,珙桐在被全世界引种栽培后,目前的分布范围已远远超越其自然保存的范围,位置逐渐北移,海拔也越来越低。

比如在北京,国家植物园北园引种栽培的珙桐,正开着一树漂亮的白花。

你以为的花瓣其实是苞叶

珙桐的花朵盛开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色鸽子,又被称为“中国鸽子花”。春夏交替之际是珙桐开花的时节,远远望去,一树的“白花”迎风飞舞,仿佛结伴的鸽群在空中翱翔,非常壮观,似乎在传递着中国人民期盼世界和平的愿望。

图: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盛开的珙桐花(摄影:张莉俊)

然而,这漂亮的“白色鸽子花”并不是珙桐真正的花,而是两片自然下垂的白色花瓣形状的苞叶。

它由叶片变异而来,是一种变态叶,初为淡绿色,继变为乳白色,最后变为棕黄色而脱落。真正的花是藏在这两片白色苞叶下的点状紫红色小花,这些花聚集在一起,像一个棕红色的小圆球。

若鸽子起舞的珙桐花(照片来源:Wikipedia-Teg752)

除了白色的苞片,2016年4月,国内还首次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王家镇发现了近20株苞片为粉红色的珙桐,其叶片呈淡淡的猩红色。这为园林色彩布置、选育观赏品种提供了重要材料。“粉色鸽子”走进大众视野指日可待。

珙桐的花小而不起眼,亮眼的大苞片,醒目易见,在保护花粉不受雨水打湿的同时,吸引着昆虫前来采蜜授粉,完成繁衍过程。

科研观赏两不误

有关珙桐的相关研究,自1869年,一位名叫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的法国传教士和生物学家在四川穆平(现在的宝兴县)首次发现珙桐,并将一份标本送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以来,已有百余年的研究历史。

法国传教士戴维(图片来源:wikipedia)

珙桐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探究其起源、演化与濒临灭绝的原因在研究古植物区系、系统发育以及古地理环境等方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同时如何科学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珙桐,也是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工作。

古老珍稀的珙桐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植株可以观花赏果,种子和果皮能榨出味道清香的油,树皮可提取拷胶或制备活性炭,木材可作为家具、建筑的原料,花是良好的蜜源。

如今珙桐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已为世人所公认,是我国乃至世界备受青睐的宝贵资源,在欧洲和北美作为观赏树种广泛种植,被西方称赞为“北温带最美丽的乔木”。

是什么让珙桐濒危?

正是因为珙桐的经济价值,珙桐正面临着生存威胁。肆意采摘野生苗、采伐树木、摘取还未成熟的果实以及实行项目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等人为因素,使得野外很难发现珙桐种子自然生长的树苗,对它造成了致命的破坏。

除了外在原因外,珙桐也有许多内在原因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从而游走在灭绝的边缘。

首先是生境范围狭窄。珙桐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幼年时期,喜欢荫蔽的环境;中龄后,则更加喜光,光线不足,生长也会受到抑制。

其次是自然更新困难。珙桐靠种子萌发实生苗和根萌蘖(从根上长出新芽)两种繁殖形式进行自然更新。种子成熟后会经历漫长的休眠期,用种子繁殖一般需要15~18年才能开花结实,20~25年才进入盛果期,即便结果,其大小年现象也非常明显,且早期落果严重,有“千花一果”之说。

而根萌蘖繁殖的方式虽然以群体行为不断扩大生存空间,增强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但却限制了珙桐的扩展范围,不利于扩散。

最后,珙桐的种子败育现象严重。珙桐果核中大多数仅有1~3枚种子发育成熟,而且大多数胚发育一定时间后还会出现停止生长的情况。严重的败育现象,大大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

为了保护珙桐,一方面,国家在其集中生长的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通过禁止滥砍滥伐,对生境加强保护,确保珙桐异交结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最大限度保留珙桐的遗传多样性。

另一方面,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研究实践,实现了人工繁育技术。全国各地进行大量人工引种栽培实践,为珙桐的迁地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并逐步开展珙桐对干热气候的适应性驯化,深入研究其濒危机制,以保护其进化潜能。

历经了百万年的沧海桑田之变,珙桐见证了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目前在分类学上,是珙桐属这个家族里的唯一物种,被称为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裔。

珙桐被世界各国竞相引种的经历使得它若翩翩飞舞的白鸽,承载了祖国的友谊使命,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播撒于世界各地。

珙桐曼妙的身姿和宝贵的价值值得人类用心守护,只有大家携手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后代也能欣赏到这古老物种的优美姿态。

参考文献:

陈俊汕.植物活化石—珙桐[J].中国林业,2007,30-33.

张征云,苏智先,申爱英.中国特有植物珙桐的生物学特性、濒危原因及保护[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6-69.

罗世家.珙桐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占玉燕,刘艳红,熊文娟.珙桐濒危原因研究现状及展望湖北林业科技2021(1):41-43.

中国植物志 http://www.iplant.cn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曹承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种子萌发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