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头条丨猫科中的奶凶短圆肥——兔狲|绿会科普小课堂

来源:科普中国

仔细看

短圆肥绝对不是“污蔑”

兔狲 是一种生存在中亚的猫科动物,为猫科兔狲属的唯一物种。居住在海拔4000米的亚洲草原上。它在夜晚活动,捕捉的猎物有啮齿目、鼠兔和鸟类。


【资料图】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e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猫科 Felidae

属:兔狲属 Otocolobus

种:兔狲 O. manul

兔狲(tù sūn)体长46-65厘米;尾长21-31厘米;重量2.5-4.5公斤。 毛发是土黄色且带有垂直的条纹,但有时会因为厚重的毛发而变得不可见。兔狲有几个特征和其他的猫科动物有所区分。它的脚是短的,臀部较肥重,且毛发也很长、很厚。这使得它看起来特别地矮胖且多毛。

兔狲头顶为灰色,具有少数黑色的斑点,颊部有2条细的横纹。它的耳朵位置较低,且使其有一副有点像是猫头鹰的面容。

由于其外形,一度被列入猫属,并被命名为Felis manul。甚至乎,在更早的时候,因为它那相对较肥的脸庞,一度被认为是波斯猫品种的祖先。

兔狲一周表情包

兔狲居住在海拔4000米的沙漠、荒漠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

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巢穴通路弯曲,深度一般在2米以上。属夜行性动物,但晨昏活动频繁,多在黄昏开始活动和猎食。

冬季食物缺乏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或移居村落附近。视觉和听觉发达,遇危险时则迅速逃窜或隐蔽在临时的土洞中。

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长时间地伏卧在冻土地或雪地上,伺机捕猎。叫声似家猫,但较粗野。

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鸡等。以野禽、旱獭和各种鼠类为食。

关于兔狲的中文名是如何来的?

它们既不是兔也不是狲,为何会叫兔狲呢?

我们查询了一些资料,没有取得确切的信息,下面列举一些流传较广说法,供大家参考。

一、兔狲是从突厥语系的一种方言音译过来的,意思是“站住!”。人们发现它们时往往喊“吐逊!”,它会回头一下,后来就流传了下来。

这一点也许有可能,兔狲有一个习性就是当受到突然的惊吓或威胁时,会趴到原地以杂色的皮毛作为伪装,然后再观察周围的环境。

二、兔狲又叫“猞猁狲”,在古籍中这个词也叫“猞猁孙”、“失利孙”或“扯里狲”等,是音译,这是从蒙古、突厥等阿尔泰语言中来的。

三、种名manul 是吉尔吉斯语中的猫,在蒙古语中类似,它被称为“ manol”。

每年早春发情,夏初产崽,北方的兔狲繁殖期一般比南方地区的稍晚,繁殖期持续42天,雌性发情期26-42个小时。妊娠期9-10周,一般每胎3-4仔,最多的一次可产6崽,小兔狲一般在4-5个月后,周身长满毛茸茸的灰色外套,并开始独立。

有没有被萌到?

文章来源:中国陆栖野生动物救援网络

编辑:Pierre

关键词: 猫科动物 南方地区 夜行性动物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