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消息!【创作培育计划】有鱼为证,塔里木盆地竟然是从赤道“漂”过来的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盖志琨 山显任

审核:赵文金


(相关资料图)

1910年,德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形状能够互补,从而萌发了大陆漂移思想。他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地球自转分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科学家找到了许多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其中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是来自于水龙兽的化石证据。水龙兽是一种生活于约2亿年前的一种似哺乳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无法进行跨海迁徙,但是它们的化石却广布于我国新疆、非洲南部、印度、南极洲等地的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地层中,其跨大洋的广泛分布格局有力地说明了这些化石点当时可能处于同一个联合大陆—冈瓦纳大陆。来自古生物化石证据在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除了水龙兽,还有一些鱼类,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比如迁移扩散能力有限的盔甲鱼类。盔甲鱼类在证明板块漂移学说中同样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它甚至能告诉我们塔里木盆地竟然是从赤道慢慢“漂”过来的。

盔甲鱼是一类营底栖滤食性生活的鱼类,主要生活环境为靠近古陆边缘的浅海地带,盔甲鱼类头甲均扁平,缺少成对的偶鳍,表明其游泳能力较弱,扩散、迁移的能力有限,宽广的陆地和宽阔的海洋均成为其扩散、迁移的障碍。目前的化石记录表明,塔里木盆地和华南地区在志留纪早期(距今4.38亿年)生活着同一群盔甲鱼类,它们涵盖了盔甲鱼类的祖先类型和多鳃鱼类,这表明如今相隔四千公里的两个块体,在当时可能连接在一起、并处于同一片海域。

扬子海及古鱼化石产地的分布(红色代表浅海红层沉积区)(山显任绘制古地理图,纵瑞文提供湖北武汉生态复原图,其他生态复原图均由杨定华绘制)

新疆塔塔埃尔塔格组鱼类化石代表(盖志琨摄、杨定华绘)

除了古鱼类化石证据外, 无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也表明: 我国华南和塔里木两个板块在志留纪期间属于同一动物地理区系。另外,两者在志留纪早期的沉积环境也基本是一样的, 沉积岩石类型均以在干旱环境下、在浅海中形成的红色碎屑岩系为代表。再者, 两者的志留纪地层架构也基本是一致的, 即志留系的底层和盖层的时代及相互之间的地层接触关系等大致是相同的。

在这一时期,两个板块上的志留纪地层均盖在晚奥陶世的地层上面, 而其上均被中-晚泥盆世的地层所覆盖。古地磁的研究认为, 早在志留纪时期(距今4.4-4.2亿年),塔里木板块大约位于北纬15°以南, 即赤道附近,而且位置偏东。在志留纪期间,塔里木板块应该是与华南板块连在一起的, 被称为塔里木—华南联合板块(图9)。

那么塔里木板块(相当于现在的塔里木盆地范围)后来为什么从赤道附近跑到了四千公里之外的西部边陲了呢? 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材料曾分别给出不同的解释,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目前,根据古生物化石材料的研究并结合古地磁学、地层学和古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较为合理的观点:塔里木—华南联合板块是在志留纪晚期(距今4.2亿年)开始解体。解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南部的羌塘、昌都陆块带着巨大的能量冲过来, 把联合板块撞开。联合板块解体之后, 塔里木板块开始按着顺时针方向缓慢地向西北方向漂移,大约在晚二叠世(距今2.5亿年)才到达现在的位置,而华南板块则向东平移滑动了800公里。也就是说塔里木盆地4亿年前并不在现在的位置, 经过漫长的地质历程,才从华南地区慢悠悠的漂到这里来。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俯冲, 它是否还要向北漂移,尚待观察。

根据古鱼类化石复原的塔里木盆地在志留纪时期的古地理位置

(与华南板块一起形成一个塔里木-华南联合大板块,赵文金提供)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盔甲鱼类 大陆漂移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