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三伏结束了,凉爽的日子就要来了吗?

来源: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


(相关资料图)

8 月 24 日,持续了 40 天的伏天终于结束了,今年的高温不知“融化”了多少人对夏季的美好向往。出伏后高温还会持续吗?天气会变得凉爽吗?还会有“秋老虎”吗?

让我们先把结论放在前面:距离高温彻底终结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看到这个结论,大家可能会怀疑,现在的天气预报真的准吗?回首这段夏季高温天气,很多人都在酷暑中关注着天气预报,希望能有一场强降雨,带来短时的凉爽。可每每看到预报中的大雨临近,它们又突然消失了,或者只是象征性的下了一场小雨,让人非常失望。

这是为什么?难道天气预报不准了吗?或许是你根本没有真正了解天气预报。

01

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

天气预报是存在不确定性的,现代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都是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这样的天气预报,其不确定性至少来自三大方面。

首先是数值预报的初值问题,即包括实况观测能否完全代表大气当前状态的问题,也包括实况观测能否很好的被利用在天气预报的数学方程中,这就是初始误差

其次是建立的数学物理方程,能否真实模拟自然界影响大气的各种物理过程。例如太阳的照射如何通过地面加热传递给大气;大气中的水分是如何在水汽、云水、云冰这些相态转换的等等,这就是模式误差

最后,也是最根本影响预报不确定性的是非线性问题或者说混沌问题,对于大气这样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它的随机性是天然存在的,再精准的数学物理方程,也无法完全模拟复杂的大气系统。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总之,数值天气预报是对未来天气的近似模拟,基于它对未来天气做出的预报,其准确性注定是相对的,其不确定是绝对的。总的来说,越大范围的天气,越趋势性的预报,可靠性越高;而越是尺度小的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越精细的预报,可靠性越差。同样,越是临近时效的预报,不确定性越小;越长远的预报,不确定性越大。

夏季高温是典型的大范围天气,其趋势预报的可靠性是很大的,但是细节仍然会有不确定性。比如上周预测本周的高温天气趋势时,发现长江以北地区高温会终结,江南地区高温也将明显减弱。但是今天再看,由于冷空气强度不足,江南的高温减弱变缓了。不过,大范围的高温将在下周终结的趋势,基本是确定的了。

而像刚才提到的,降雨尤其是雷阵雨这类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不确定性就更大了。

02

出伏了,气温会下降吗?

在今年又长又热的伏天的“折磨”下,很多人都在期盼着出伏后的凉爽。刚才我们也了解到了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而伏天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不能通过“入伏”、“出伏”来判断具体时间、地区的气温变化。

不过,从过去两天的变温实况图来看,冷空气已经从东路南下,越过长江。虽然过江之后冷空气有所减弱,但足以缓解甚至终结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及江北地区的高温。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8 月 24 日,冷空气奋力南下,虽然力量越来越弱,但仍可以将长江以南的高温进一步削弱。由于冷空气是东路南下,因此冷空气势力最强的最东部地区——浙江,也迎来了高温的大幅减弱,甚至就此终结。而冷空气越过长江之后逐渐减弱变性,除浙江中北部之外的江南大部地区,如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依然维持高温天气。同样,冷空气向西进入四川盆地的力量也极弱,因此四川、重庆的也是高温依旧。

8 月 24 日 8 时冷空气及高温形势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

在本周剩下的日子,冷空气会有减弱和再补充。虽然本周高温的势力依然强大,但随着冷空气和台风“马鞍”的南北夹击之下,造成高温天气的副热带高压也将逐日减弱。

根据目前最新的气象资料,本周长江以北地区的高温天气将告一段落,而长江以南地区的高温天气,也预计会在下周二左右,被一股强冷空气和大范围的降水过程所终结。可见,距离次轮高温终结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03

今年“秋老虎”状态如何?

随着本轮史上最强的高温的终结,我们可以认为今夏的高温天气算是到此为止了,但是南方地区未来仍然存在阶段性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 8 月 22 日对 9 月 5 日到 9 月 20 日的短期气候趋势预测,除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华中北部、华东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这个结论意味着南方大部相比常年同期是明显偏暖的,而偏暖,也就意味着出现“秋老虎”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以江西、浙江等地为例,九月中旬,两省大部地区的常年平均气温在 24℃-26℃,常年平均最高气温在 29℃-32℃,极端最高气温都超过 37℃,局部地区甚至超过 40℃。平均气温偏高 1℃-2℃,最高气温是有可能偏高 3℃-4℃ 甚至更多的。这就意味着最高气温有很大的几率在 35℃ 以上,也就是出现“秋老虎”天气。不过就算是出现“秋老虎”,其高温与盛夏的高温也不可同日而语了,“秋老虎”的高温主要是干热,而且主要是白天热,夜间不会太煎熬

04

气象干旱在发展

高温虽然快要结束了,但是因为高温少雨造成的气象干旱却不一定会随之结束,甚至还会发展。

中央气象台本轮连续高温预警的发布始于 7 月 21 日,8 月 12 日起升级为顶格高温红色预警,但是第一份气象干旱预警,却是在高温红色预警之后一周的 8 月 18 日才发出的,这难道是气象部门“反应迟钝”了吗?

干旱预警相对于高温预警的迟发,并不是因为气象部门的迟钝,而是因为气象干旱的复杂性,其中就包括了其形成相对于天气的滞后性

8 月 23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干旱监测。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干旱灾害自古就是广为民众熟知的自然灾害。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干旱问题十分复杂,涉及面广,一般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以及经济社会干旱等。

气象干旱

侧重在降水量和蒸发量等天气要素的综合考量方面衡量干旱;

农业干旱

侧重农作物生长的实际受旱情况;

水文干旱

侧重河流水库等干涸程度。其中,气象干旱是其它干旱的起因,但气象干旱并不一定立刻导致其它干旱,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由于气象干旱与一段时间内的降水和蒸发关系密切,所以高温的减弱和结束并不一定是气象干旱的终结,就本轮气象干旱而言,仍处于发展之中。而依据对 9 月上中旬的短期气候预测,气象干旱区域内不仅可能有高温,而且有可能继续少雨。

不过面对即将结束的高温还是值得高兴的,终于可以享受一段凉爽的天气了。(本内容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

作者:张涛 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

审稿:艾婉秀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专家 研究员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天气预报 最高气温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