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剂量:老年人不等同于成年人

来源:科普中国

老年人用药,除了要遵循是否需要用药、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用药种类应尽量少、正确对待联合用药等原则,还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很多人认为老年人也是成年人,用药剂量与一般成年人相同。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在用药剂量上,老年人不等同于成年人。

老年人体质和功能趋向衰退,解毒与排泄机能较低,对药物的反应也与一般成年人有差别。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药物的吸收,以及药物在体内分布、代谢、排泄,有其自身特性,因此用药剂量要比一般成年人小。

老年人药物吸收的特性由于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导致p H升高,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致使胃排空时间延长,药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所以药物对老年人胃的刺激要比年轻人强一些。而且大多数药物的吸收在小肠,由于老年人小肠黏膜的屏障作用降低,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比年轻人更多一些。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不宜过大。

老年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特性老年人比年轻人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体液总量减少,因此,一些水溶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奎宁等)在体内组织中分布减少,血药浓度较高。故老年人使用这些药时用量应低于年轻人。

老年人药物在体内代谢的特性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与年轻时有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药物的分解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药物通过肝脏时被提取利用一部分,另一部分被转化为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或物质。随着年龄增长,肝脏的重量不断减轻,21~30岁时肝脏约重1 300克,而60岁以后降至1 000克左右。相应的肝血流量也会减少,65岁时仅为年轻人的50%,到90岁时仅为30%。这些生理变化直接导致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氨基比林、四环素等在体内的浓度增加,半衰期延长。如安定,在老年人体内的半衰期是年轻人的4~5倍。此外,老年人常缺乏维生素,影响肝药酶活力,使之代谢减缓。这些因素使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未被代谢的药物在体内积累比年轻人要多。

老年人药物排泄的特性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大多数药物经肾脏排泄。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有效肾单位的数量逐渐减少,出现肾萎缩、肾血流量降低,使肾脏排泄药物的速度减缓,这是造成老年人药物蓄积中毒的主要原因。所以老年人的用药量不仅相对要小,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也应适当延长,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老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应以成年人剂量的1/2或1/3作为起始剂量,剂量宜偏小;对抗生素用量也宜小,一般用正常治疗量的1/2~2/3为宜。

然而,在药物说明书上常有成人剂量、小孩剂量,却没有标明老年人剂量。其实,老年人用药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情况,从成人剂量1/4开始,逐渐增加至1/3、1/2、2/3、3/4,最终达到适宜于人体的最佳剂量。当不知采取何种用药量时,应按说明书提示的最小剂量服用,或按医嘱服药。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尤其是那些治疗面窄的药物,超剂量使用可能造成老年人的生命危险。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剂量多以毫克为单位,少数以克为单位,老年人减量服用时,应认真查看药物的剂量单位,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从未用过的药物,可先试用小剂量,观察有无不良或过敏反应。特殊用药小剂量难以达到疗效的,则应遵医嘱确定剂量。

此外,老年人对用药剂型也有讲究。能口服的尽量不要注射,能注射的尽量不要滴注。因为老年人的肌肉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差,注射后疼痛较显著并且容易形成硬块。对于部分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可选用颗粒剂或液体制剂,必要时注射给药。尽量选用控释剂,因其受胃肠道动力和酸碱性影响小,较适宜老年人选用。尽量不要用缓释片,因为其释放慢,吸收量增加,易便秘而增加吸收,产生毒性。

关键词: 尽量不要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