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亮点!探访:神十三返回舱实物首展、沉浸体验“天宫”、元宇宙课堂来上课…

来源:科普中国

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2022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日暨第十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火热来袭。


【资料图】

9月15日至21日,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京津冀青少年创新作品展示交流等160项重点活动在线上线下举行。

展览中,钱学森连续31个月到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报到的记录表,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科学家归国的艰辛;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首次公开展览,焦黑的蜂窝状外壳记录了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高温灼烧的印记;走进“天宫空间站”,可以在实验舱和生活舱里沉浸式体验航天员的生活;“深海一号”VR视频科普资源让公众看到国之重器的工作场景……对于这些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你心动了吗?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定格历史瞬间

感悟科学家精神

展开的翅膀,复杂的花纹,纤毫毕现,立体感十足,仿佛最精细的照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这是昆虫分类学家周尧手绘的柞蚕标本图。满纸数学符号,伴随点滴墨迹,数学家吴文俊的草稿纸你看得懂吗?看着钱学森从1953年3月到1955年9月连续31个月到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报到的记录表,你是什么心情?

周尧手绘的柞蚕标本图(复制品)

吴文俊首次用手算验证“吴方法”的部分手稿

从1953年3月到1955年9月,钱学森连续31个月到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报到的记录表(复制品)

以上实物展品出自“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展览中有240余张历史照片和137件实物展项,定格180余位科学家投身科学救国、科技报国的历史瞬间,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分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6个部分。展览由中国科协主办,北京市科协承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协办。

“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此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2021年5月开展),此次嘉年华的展览在原展的基础上增加了航天精神、抗疫精神及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相关内容。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领略“红领巾讲科学”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小宣讲员的风采,相信每一位观看完展览的人都会对科学家精神有所感悟并学习。

探索光年深处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首次公开展览

光所到之处,驱散黑暗,照亮未知。光是宇宙间最快的旅客,那么光年深处有什么?一起带上好奇心,跟随中国航天人去探索深空吧。

“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以“跟随中国航天的脚步一起去探寻星辰大海”为主线,全面、立体地解读中国航天事业,集中呈现我国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展览中,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首次对公众展出,蜂窝状的外壳涂料上有一面完全焦黑碳化,那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被灼烧的痕迹。焦黑面的上面,是弹出降落伞的圆盘装置。

旁边降落伞也正在展出,铺开的伞面下坐着一个小小航天员的模型,感兴趣的可以和它坐在一起合影留念哦!

展览中还有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残骸、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后的报纸等一批珍贵的航天实物,给足观众真实感。配合VR互动体验等展示形式,给观众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

展览期间还将推出院士专家报告会,《火箭制作》《月球基地搭建》等科学实践活动,面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从而激发青少年逐梦星空的热情,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走进空间站

沉浸式体验太空生活

看完中国航天飞向太空、探索深空的瞩目成就,想体验下航天员的生活吗?“走进空间站”航天科普主题展以科普大篷车的形式打造了模拟版的空间站,实验舱、生活舱、太空课堂让观众游览“天宫空间站”,沉浸式体验太空生活,穿越星际,漫步太空。

一号车的展陈空间设计为2022年7月25日刚刚完成对接的“问天实验舱”的工作舱,舱内布置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空间观测舷窗、变重力科学实验柜等实验单元,可以让观众体验“养鱼种菜”。二号车打造为“天和核心舱”,设置了太空健身房、观察舷窗、太空厨房、水循环系统、马桶及睡眠舱等与航天员生活密切相关的模块,多方位展现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三号车变身为“天宫课堂”,并设置了实验小单元,在对比中重温天地对话时的科学与激情。

展览将VR互动设备与大篷车特有的空间形式相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观众在感受天宫生活中领略航天科技的魅力。

策展人表示,此次“走进空间站”航天科普主题展是全国首创,参考空间站的模块化设计,由三辆科普大篷车组成,结构灵活。“等到以后梦天舱和巡天舱发射后,我们可以替换一些模块,更新最新的空间站内容。”同样由于科普大篷车的灵活性,以后可以将科技馆开到群众家门口,推动“科技馆之城”的建设。

戴上VR眼镜

走进“深海一号”的工作现场

深海钻探的情景你见过吗?国之重器“深海一号”是如何运行的?答案就在“深海一号”的VR体验展上。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但普通人只能在网络上看到它的照片。现在,戴上VR眼镜,一起走进“深海一号”的工作现场吧。

“这是在向海底发射地震波,借助地震波的反馈来获悉气田的位置和情况。”“这是‘深海一号’的十几个气田位置。”“这是‘深海一号’正在合龙。”策展人表示,“深海一号”VR视频科普资源是少有的有故事情节的VR视频,展现了“深海一号”从发现地质油藏到钻井,再到工程建设,最后投产开发的过程,时长八九分钟,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它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的成果,彰显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用智慧克服自然环境挑战的科学家精神。该科普资源运用VR技术把深奥抽象的创新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场景化、沉浸式体验,更真实、更直观地进行展示,呈现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造全过程,整体效果兼具了真实感、体验感、科技感,实现了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元宇宙课堂开讲

听院士讲探月梦想

想跟院士合影吗?想拥有自己的数字人形象吗?“院士专家讲科学”元宇宙云课堂即将开讲,满足你的愿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元宇宙场景中,以《中国的探月梦》为题,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科学报告,让观众在虚实融合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中学科学、爱科学,给青少年提供身临其境的难忘体验。

“比较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元宇宙课堂中,线上的观众是在数字虚拟空间中体验,会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感,且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数字虚拟人的身份,可以在场地中自由走动,既能与欧阳院士近距离合影,还能自由阅览课堂两边墙壁上展出的认识月球、嫦娥工程等探月相关知识。”策展人表示,“还有一个惊喜的点,数字人的形象由个人设定,也就是说观众可以把自己设置成一个科学家,或者一个航天员,进一步提升体验感。”

除了以上精彩活动之外,主场内还有京津冀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助力“双减”科普云课堂、Ai科学主题活动、老年科技大学、科技电影展映、科普剧、皮影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公众搭建了学习、体验、感受科学的舞台。最后还有一个小彩蛋:场馆内有多个嘉年华活动代言人“萌科”的展板,欢迎来打卡,集齐9个可以在观众服务台领取小奖品哦。一起在互动体验中快乐享受科学,度过盛大的科学节日吧!

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制作

图文统筹:阮帆

视频统筹:姚世春

撰文/记者 赵玲

摄影:张星海

动图:王雪莹

关键词: 中国航天 科普大篷车 线上线下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