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聚看点】肠道菌群和情绪:你信吗?你的情绪正在被肠道菌群控制

来源:科普中国

威胁我们精神和身体健康的精神疾病正逐渐被大家理解和重视,最常见的两大精神疾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并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在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据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状态检出率有近四分之一,其中有些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而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人数近1亿左右,并且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抑郁症不同于抑郁情绪,并不是简单的去散散心或找人倾诉一下就会好,而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比如长期属于巨大压力状态)共同作用产生的疾病,需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心情郁闷(感觉悲伤、烦躁、空虚)或者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生活中如果你长期出现容易疲劳、反应慢、行动迟缓、易怒、犹豫不决、集中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过分自责、内疚、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这些表现时,就要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资料图)

和其他疾病一样,得了抑郁症就要治疗。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治疗。然而抗抑郁药不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即便是用于治疗成人,也存在起效慢、治愈率低、易复发等缺点,并且这些药物存在副作用,成人长期服用容易给身体增加负担,甚至造成药物依赖和滥用。目前科研人员和医生还在探索更好的治疗手段。

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想吃点好的,或者吃点甜品,这些美食往往能够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让人获得短暂的幸福。其实好好吃饭,不仅是在喂饱我们自己,也是在养育我们的肠道菌群,而健康的肠道菌群或许对稳定而积极的情绪有着更长久的影响,也对抑郁症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人体肠道菌群的组分也和抑郁症、焦虑症这些精神疾病的发病几率、严重程度紧密关联。更重要的是,目前科学家已经展开了临床试验,通过给抑郁症病人进行粪菌移植或补充益生菌来改善抑郁症症状。

其实科学家们早已发现,肠道和大脑一直在进行“双向交流”,科学家们将其称为肠脑轴。你有没有经历过在非常紧张的时刻,比如考试、面试前,会突然想上厕所?这是神经在调控肠道做出运动反应。而反过来,肠道菌群也可以远程调控脑细胞的状态和功能。首先,肠道菌群分解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是脑细胞的能量来源,某些特别的代谢产物,例如短链脂肪酸(SCFA)改变脑细胞的代谢途径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肠道菌群也可以释放或刺激肠内皮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增加神经元间的反应,这也是部分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有肠脑轴的存在,肠道菌群组分的变化影响神经疾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已经有众多科研团队收集了抑郁症患者的粪便并比较了其中菌群成分与健康人的差别,有的团队发现抑郁症患者粪便中属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细菌占比更高,而厚壁菌门,尤其是被认为对健康有益的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比例更低。而对肠道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比较发现抑郁症患者肠道中的色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虽然每个科研团队发现的菌群组成的差异表现并不相同,但他们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就是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组成不同,前者更缺乏多样性,甚至呈现菌群紊乱的状态,部分抑郁症患者甚至出现了肠上皮细胞渗透性增加,使得更多的毒素甚至细菌、病毒有机会进入血液循环,带来系统性的影响,引发免疫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显现出更高的炎性因子。

这里我们就要问了,到底是先得了抑郁症然后肠道菌群才发生了改变,还是由于肠道菌群的失调导致了抑郁症?也就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其实对于大多数肠道菌群和疾病相关性的研究都存在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这时候会求助于动物实验,例如给洁净的无菌大鼠分别转入病人来源的肠道菌群和健康人来源的肠道菌群,比较大鼠疾病的进展情况。而在抑郁症的研究中,发现当给无菌大鼠转入抑郁症患者来源的肠道菌群时,这些大鼠也出现了抑郁的表现,以及更高的炎症因子。科学家们进而用动物实验模型给抑郁症大鼠口服益生菌进行治疗,发现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中的某些菌株够缓解紧张和降低抑郁表现。

基于这些发现和实验,科学家们开始尝试结合粪菌移植或益生菌或补充特定的代谢产物治疗抑郁症。在最近刚刚发表的一项小型临床研究中,科研人员们和医生在给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服用包含8种益生菌的片剂,经过31天的治疗,这些病人的抑郁情绪水平和症状远远低于只服用抗抑郁药的对照组。不仅如此,服用益生菌的病人的肠道菌群组分也发生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高的乳酸杆菌。同时,服用抗抑郁药和益生菌的病人脑部与情绪相关的神经元的活跃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另一项研究给25名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病人分别服用高色氨酸或低色氨酸的饮食,仅仅四天的高色氨酸饮食治疗就显著的改善了病人的情绪水平。虽然这两例临床试验未能引起持久的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并且研究周期较短,病人数量较小,但这类研究给我们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除了上述临床试验,科学家们也在尝试口服益生菌和改善饮食结构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帮助抑郁症患者构建健康肠道菌群。不过,当前关于粪菌移植或益生菌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要提高菌群移植的成功率,还要扩大研究规模和参与人群,才能得到足够可靠的数据。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临床数据有待收集,比如益生菌的添加是否能够提高脑部神经递质的水平?这些肠道菌群来源的神经递质是否真的可以调节情绪,或者神经递质水平增加到多少才能够真正起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脑处存在血脑屏障,很多进入血液的小分子或代谢物不一定能够进入大脑环境作用于脑部神经元,很难确定补充代谢产物到底是直接还是间接调节神经元的活动,因此更多的机制相关的研究还需要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共同加以证明。

不仅是抑郁症,肠道菌群的构成与众多情绪表现和其他脑部疾病相关,比如对压力、疼痛的感知、焦虑症,甚至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和发展。这次我们已经了解了肠脑轴相关的知识,但肠道和大脑具体是如何交流的呢?调节肠道菌群能否能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自闭症等更多神经疾病带来新的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1. Schaub,AC., Schneider, E., Vazquez-Castellanos, J.F. et al.Clinical, gut microbial and neural effects of aprobiotic add-on therapy in depressed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 Transl Psychiatry12, 227(2022).

2. YunTeng, Jingyao Mu, Fangyi Xu, et al., Gut bacterial isoamylamine promotesage-relat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by promoting microglial cell death, Cell Host& Microbe, Volume 30, Issue 7, 2022。

3. LindsethG, Helland B, Caspers J. The effects of dietary tryptophan on affectivedisorders. Arch Psychiatr Nurs. 2015;29(2):102-107.

4. SaulnierDM, Ringel Y, Heyman MB, et al. Theintestinal microbiome,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neurogastroenterology. Gut Microbes.2013;4(1):17-27.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科学家们 抗抑郁药 代谢产物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