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不到“国宴菜”,竟然是因为食材太“变态”?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国宴菜“上汤响螺”和潮汕菜“炭烧响螺”均以鲜美闻名于世,也是我们平时难以企及菜品。

炭烧响螺 | 图源自网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汤响螺 | 图源自网络除了高级的烹饪技艺外,食材稀少更是让百姓餐桌鲜见其身的重要原因。

那么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吃货)不能人工养殖响螺吗?

可以,但很难,因为它实在太懂变态了,我们无法繁育得到足够的螺苗啊!

01

牡·仗剑天涯却碰壁变态·蛎

变态(发育)这个事吧,在贝类世界里并不稀罕。就拿响螺的亲戚,营养丰富的牡蛎来说吧。

牡蛎父母将精子和卵子排入水中并形成受精卵,经过不断地细胞分裂分化,变成营浮游生活的担轮幼虫,这时它还不摄食,仅依靠自身卵黄营养存活。

变为面盘幼虫后依然营浮游生活,但它开始利用自身的面盘摄食,逐渐有点成熟牡蛎的样子了,而且在大海的风吹浪打下逐渐有了眼力见,生出了一个又大又圆的东西——“眼点”,并萌生了变态的想法。当年少的它最后一次碰壁,终于放弃了仗剑走天涯的梦想,抛弃了自己的浮游习性,固着在礁石、船底等硬物上,变态成一个幼体牡蛎,终此一生,不再移动半步。

曾经的集吃饭、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面盘”,也被无情抛弃,滤食工具变成了鳃,运动工具也弃如敝履。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那么一点变态,但心理上尚能接受,毕竟我们好多人都是这么过完这平庸一生的。

但响螺(学名:管角螺)就不同了,它变态程度之深不但连人类都表示难以理解,甚至自己繁衍后代都出现了问题。

02

响(香)·钮祜禄·螺

响螺难以成为牡蛎那么超然的父母。

跟我们大多数人类一样,响螺父母会将孩子生在一个叫做“卵囊的”舒适房子里,同时会在房里留下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孩子长大,并留下上千个兄弟姐妹一同长大。

它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在房子里度过那危险重重的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让他们的童年不必跟牡蛎一样忍受饥寒交迫的生活,不必被水流冲的七零八落。

正在产卵的响螺(那个像毛毛虫的就是成串的“房子”)| 图源:宁波大学李荣华老师

但事情并不像父母安排的那样顺利,小响螺们大概是宫斗剧看多了,同一个卵囊里的兄弟姐妹们从未受精开始就互相算计。

同一个房子里大约只有 2/5 的卵子成功受精,具备变态资格,其他甚至连起跑线都没看到就丢了参赛证,而成为受精卵的这批幸运儿,最终只有 10 到 30 个成功变态。

和牡蛎一样,响螺从受精卵到稚螺的过程也被称作变态发育,也要经历重要的面盘幼虫阶段。

但明显不同的是,响螺缺乏穿过山和大海的勇气,他们的整个童年都在父母提供的房子内度过。

而且每一个最终变态的稚螺会平均杀死 124 个他的兄弟姐们,并以他们的尸体为营养,走完自己的变态之路。与响螺同为腹足纲的香螺则更为残忍,除了个别双生子现象外,每一个变态成功的香螺要杀死卵囊内所有其他上千的兄弟姐妹,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很少将香螺和响螺类似的发育方式归类为同类相残,因为化身为营养的卵通常在发育早期就停止了细胞分裂,不归类为生命体。

我们称这种发育方式为营养卵策略,很多水生动物都采取如此变态的方式。

但让我们无法理解:你变态可以,你不能因为变态让自己后代这么少啊!关键是你现在因为自己太懂变态让我们吃不上国宴菜了啊!

于是许多科研工作者开始试图寻找让他们不那么懂变态的办法,争取让国宴菜早点进入寻常百姓家。

有学者调查后发现,并不是都坚定不移的执行此策略,比如产自南美洲智利的一种履螺(Crepidula dilatata),有的个体采用和响螺一样的直接变态发育形式,而有的个体在囊内发育成面盘幼虫后,破囊而出,经历一段时间浮游生活后,最终变态为稚螺。

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能不能让响螺、香螺也试着具有勇闯天涯的勇气?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之一。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毫无疑问是高级生物,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去支配着许多其他生物的生死存亡。但是我们高级的意义不应在于利用它们,而在于保护和帮助它们。

我们研究生物的养殖,研究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天空,不单单只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

更多的,是我们希望用养殖的方式,去了解它们,帮助它们繁衍生息,以减少对它们的伤害,这是我们人类作为高级物种的责任和使命。愿我们的星球更美好。

作者:贺加贝、王涵

关键词: 面盘幼虫 兄弟姐妹 变态发育

推荐

精彩放送

创投更多》

科技更多》

云计算